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0篇
无线电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采用钻孔法对煤层上方下沉360mm的输气管线焊接接头及管体进行残余应力测试,并对比研究了现场及实验室残余应力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放空后的输气管线管体残余应力均呈现出较低的水平,管体环向残余应力低于轴向残余应力,受测区域最大轴向残余拉应力为129MPa;管接头区域主要表现为残余拉应力,最大值为318MPa。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济宁三号煤矿研究区3上工作面的已有资料和3下工作面的实际观测数据为基础,对该区域地质条件下的煤矿重复采动时地表沉陷的规律进行了研究,解算出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基于邻近的工作面开采情况特点,分析地表移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边角煤巷道多转折机械化掘进的研究,探索机械化掘进掘运系统及施工工艺,调整巷道掘进方向和转弯方式,以尽可能多地圈定可回采区域和快速掘进,为边角煤的高效开采创造条件,对类似多转折巷道条件下的机械化快速掘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鄂尔多斯矿区深部巷道在疏水过程中出现的动力现象,通过理论和数值分析,研究了疏水过程中含水层和煤层的应力演化规律,揭示了疏水诱发深部巷道冲击地压机理:疏水引起含水层物理力学参数不均质损伤导致煤层局部应力集中,当该集中应力与其他应力叠加总和超过发生冲击临界值时,易诱发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疏水孔设计、应力三向化转移、合理选择巷道位置和加强巷道支护等防治措施。现场应力监测和动力显现结果表明:富水区疏水后,形成了不均匀的应力分布,在富水区边缘易应力集中,该区域是冲击地压防治的重点。研究结果为分析疏水诱发冲击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类似地质条件工作面的冲击地压防治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综合指数法是在分析已发生的各种冲击地压灾害的基础上,分析各种采矿地质因素对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确定各种因素的影响权重,然后将其综合起来,建立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和预测的一种综合方法。这是一种早期的评价方法,也是一种宏观的评价方法。可用于对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进行评价,以便正确的认识冲击地压对矿井生产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覆岩空间结构运动诱发冲击地压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研究覆岩空间结构运动与动力灾害之间的关系,对潜在危险区危险性进行评价,便于提前采取相关措施,对冲击地压潜在危险区提前预防,进行冲击地压解危,从而促进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扇形工作面的回采技术研究,为矿井边角煤开采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并且使煤炭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回收。扇形工作面开采技术的成功对于以后类似工作面的设计、安装、开采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快速准确掌握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对矿山开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不同运动状态工作面静态支承压力估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C#开发了支承压力估算软件,介绍了软件的结构与使用方法。以山东某矿1300工作面为例,通过该软件对1300工作面侧向静态支承压力进行估算,现场动力显现与计算结果相符,表明该软件能够有效估算深部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以鄂尔多斯深井营盘壕煤矿复杂结构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围岩控制为研究背景,采用地质力学测试和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煤层结构的特性和围岩变形破坏特征。针对巷道原生结构帮部上下不同物理力学性质和沿空掘巷非对称变形的特点,提出了"整体性、强韧性、薄弱部位重点支护"的围岩控制技术,结合现场条件提出了锚杆支护参数和支护设计。工业性试验及矿压监测数据表明,应用该技术后,支护体受力稳定,围岩控制效果良好,对同地区复杂结构煤层围岩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单频连续波体制的生命探测雷达具有设备简单、易于展开等优点,但无法测定目标体的准确位置.文中分析了使用2部单频连续波生命探测雷达组网定位原理,给出了包含目标位置的边界控制点的具体计算方法,证明了这些边界控制点的误差形式,并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