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矿业工程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基于海拉尔盆地旧桥凹陷是一个陆相断陷聚煤盆地,下白垩统伊敏组是其主要含煤地层,为了解决寻找优势聚煤区的问题,利用岩心、钻孔资料、测井资料等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以区域不整合面和河流下切谷冲刷面为代表的2种类型层序界面,据此将伊敏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再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以三级层序为作图单元,恢复古地理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伊敏组含煤岩系古地理单元主要有河流、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等,从层序Ⅰ到层序Ⅲ,区内古地理单元从以三角洲-湖泊为主到以河流-三角洲为主的总体变浅的演化过程,物源主要来源于研究区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并从层序Ⅰ到层序Ⅲ,煤层厚度逐渐减小,聚煤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
大杨树盆地煤层赋存状态复杂,煤田勘探一直没有突破。为了确定有利找煤区域,应用沉积学基本原理,结合钻孔资料,沉积构造及组合,并编绘砾岩、砂岩、泥岩厚度等值线,对大杨树盆地中部九峰山组上段的沉积环境和聚煤模式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内沉积环境主要为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研究发现,煤层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平原和滨浅湖沉积环境内并围绕半深湖-深湖沉积区呈带状分布,并且区域内发育有两种类型的聚煤模式:大杨树-达尔滨含煤区属于进积型聚煤模式,马尾山-春林沟含煤区为退积型聚煤模式。虽然两含煤区具有不同的聚煤模式,但发育有类似的聚煤环境,综合煤层的聚集模式与分布规律认为马尾山-春林沟含煤区是理想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五牧场矿区首采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和对矿区断层的三维地震显现特征及其解释进行分析,认为全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在三维地震剖面上,断点显现有同相轴错断、同相轴能量(振幅)变化、同相轴分叉合并、同相轴扭曲等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浙江省常山岩前地区萤石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认为本区矿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对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为找矿及其它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伊敏凹陷早白垩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与聚煤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鸣剑  邵龙义  王帅  张云鹤  孙斌  樊金云 《煤炭学报》2019,44(11):3491-3504
伊敏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群中的一个次级凹陷,为陆相断陷盆地。其下白垩统伊敏组、大磨拐河组是凹陷的主要含煤地层。依据钻孔岩芯资料、测井资料等,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古地理、聚煤特征及聚煤模式进行研究。依据钻孔资料在区内识别出的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冲刷面两种层序界面,将大磨拐河组、伊敏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以三级层序为单元,恢复古地理格局。结果表明:伊敏凹陷大磨拐河组成煤环境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从层序I到层序Ⅱ,区内沉积相从以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为主到以湖泊为主,总体反映了水体逐渐变深的演化过程。伊敏组含煤岩系成煤环境主要有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河环境等;煤层在层序Ⅲ最为发育,层序Ⅳ煤层厚度逐渐减小,聚煤作用逐渐减弱,反映了凹陷萎缩,水体范围逐渐缩小的演化过程。聚煤作用受控凹构造差异性沉降的影响,煤层在凹陷中部厚度最大,向西北和东南逐渐变薄。通过对层序Ⅲ的煤层进行统计对比分析,讨论了陆相短线盆地泥炭堆积与层序地层的响应机制,改进了陆相泥炭-层序地层响应模型。伊敏凹陷早白垩世最有利的成煤环境位于扇三角洲—辫状河环境中。层序Ⅲ,Ⅳ的煤层埋深较浅,厚度较厚,适合露天开采。而层序Ⅱ煤系地层埋深较深,有巨厚泥岩封盖,是煤层气勘探的潜在区域。  相似文献   
6.
柳玉洁  樊金云  王志民 《山西煤炭》2012,32(11):55-56,72
大杨树盆地为中生代断陷盆地,具有火山间歇喷发型盆地特点,主要含煤地层为九峰山组。九峰山组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断陷初期粗碎屑充填阶段、水进体系域局部含煤阶段、湖泊相超覆深水泥岩阶段、盆地整体萎缩水退体系域主要成煤阶段。盆地的同沉积构造和古地理环境是主要的控煤因素。文章分析得出,九峰山组时期具有两个成煤阶段和相应聚煤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