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西宁某原生铜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通过对浮选指标各影响因素的优化,得出了适合铜矿石粗选的最佳工艺条件:磨矿细度70%-74μm的条件下,活化剂Na2S用量120 g/t,组合捕收剂异丙基黄药和丁基铵黑药分别为45、15 g/t,起泡剂11号油23 g/t。在此条件下进行两次扫选,混合精矿进行铜硫分离、再经过三次精选和两次扫选实验室闭路试验,可获得铜精矿品位为18.16%、回收率为86.21%,硫精矿品位为30.12%、回收率为82.07%的较好实验室闭路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2.
董颖博  林海  温子龙 《化工学报》2012,63(6):1883-1887
以分离于湖北某铜矿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LD-1菌株(At.f LD-1)为研究对象,首先得出了乙基黄药、异丙基黄药、丁基黄药、异戊基黄药4种黄药类捕收剂对At.f LD-1菌株活性的抑制规律,进而研究了这些浮选药剂对At.f LD-1菌株的毒害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碳链黄药在酸性介质中与硫酸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的醇和CS2均会引起At.f LD-1菌株氧化活性降低。醇类随着分子量增加,在菌体表面的吸附和渗透性能越强, 由醇类抑菌作用所造成的At.f LD-1菌株氧化活性的降低越来越明显;相同黄药药剂用量下,随着不同烃基黄药碳链的增长,与酸反应所生成CS2量的逐渐减小,对At.f LD-1菌株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故在这两种物质共同影响下,造成了不同碳链黄药对菌种活性影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