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底水锥进的机理和水锥稳定条件,推导出了底水油藏水平井产量公式和见水时间的公式,公式表明影响水平井产量和见水时间的主要因素为水平段长度、油层厚度,避水高度、油层渗透率等。  相似文献   
2.
气藏生产速度会影响气井产量和采出程度。先通过气驱水实验,研究岩心中可动水随采气速度的变化情况,然后进行室内实验模拟定容气藏衰竭开采过程,研究了苏里格气田采气速度对生产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我国煤层气储层孔隙和裂隙系统特征,分析了煤层气钻井的储层伤害机理。针对煤层气钻井储层保护难点,建议采用低固相或无固相钻井液、欠平衡钻井技术、屏蔽暂堵技术和加强固相控制等来保护煤层气钻井储层。  相似文献   
4.
针对吐哈油田低渗储层,从储层特征分析和储层敏感性分析入手,进行了注入水与储层流体结垢实验评价,注入水对储层伤害综合实验评价,确定了吐哈油田温西三区注水过程中储层伤害的原因和伤害程度,为吐哈油田温西三区油层的水质指标的确定提出了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5.
空气驱是一种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方法。针对目前空气驱油生产特征不明确的问题,采用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不同注入压力下的空气驱油效果和低温氧化反应特征。研究发现,空气驱油存在明显的“气窜拐点”。气窜发生前,采出程度随注气量的增加迅速增加,一旦发生气窜,采出程度的增加明显放缓。注气压力越高,“气窜拐点”出现越早,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差。原油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油藏温度下,随着注气量增加,产出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减少,重质组分增加,驱替过程中发生了低温氧化反应;注入压力越高,低温氧化反应越充分,采收率越高;对高含水油藏进行空气驱,低温氧化反应十分微弱,无法形成烟道气驱;水驱达到经济极限后转空气驱,采收率可提高近10百分点。研究成果为低渗透油藏开发后期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气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的低渗透油藏投入开发,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在实际生产中的启动压力不可忽略。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分析了启动压力的产生是由于边界层的存在,并在实验室通过稳态法测定了岩心在纯油相,含水饱和度和束缚水下的启动压力梯度。结果表明,束缚水下的启动压力梯度大于含水饱和度下的启动压力梯度,它们都小于纯油相下的启动压力梯度。在粘度相同的情况下,这三种情况下的启动压力梯度都随着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当渗透率相同时,它们的启动压力梯度都是随着粘度的增大而增大。由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在设计生产压差时必须将这一因素考虑进去才能保证油藏生产过程中原油的流动,因此该实验结果对油田的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于致密储层,孔隙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储层的性质,影响了流体流动机理,对储层的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储层孔隙结构表征一直是石油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致密储层的油藏开发、煤层气及页岩气的开采,孔隙结构研究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致密储层孔隙结构表征方法进行归纳,分别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并简单总结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W30B组油藏为构造岩性控制的边水油藏,井网加密后采用五点法注水开发,投产压裂的主要目的为解除近井地带污染问题。在充分认识该油藏地质特征情况下,分析各种压裂工艺适应性并精准优化施工参数,形成了一整套精准压裂改造工艺技术,实现了在有效控制裂缝高度同时,最大限度提高各小层数动用程度等实际需求,提高了该区块的有效动用程度与油藏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吐哈油田低渗储层,从储层特征分析和储层敏感性分析入手,进行了注入水与储层流体结垢实验评价,注入水对储层伤害综合实验评价,确定了吐哈油田温西三区注水过程中储层伤害的原因和伤害程度,为吐哈油田温西三区油层的水质指标的确定提出了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0.
煤层气钻井储层保护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和前景,研究了我国煤层气储层孔隙和裂隙系统特征,分析了煤层气钻井的储层伤害机理。针对煤层气钻井储层保护难点,提出了采用低固相或无固相钻井液、欠平衡钻井技术、屏蔽暂堵技术和加强固相控制等煤层气钻井储层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