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10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岷江流域的生态功能,本文采用多准则的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三维度的评价指标,以流域内行政区域作为分配对象,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岷江流域水资源量化分配模式。结果表明:水资源分配不但要根据区域用水量、经济总量等社会、经济指标,也要根据生态保护的量度来进行相应的补偿,才能使水资源量化分配模型更加科学合理,各方均可接受,从而使得流域水资源的利用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对常规耐火材料高铝砖砌筑与不定型耐火料浇注进行了比较 ,指出后者能缩短筑炉工期 ,炉子整体性结构强度高 ,密封性较好 ,从而改善环境质量 ,并获取可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双酚F和双酚F环氧树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5.
<正> 双酚A可以用于制备环氧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砜树脂、聚芳酯树脂以及其它一些助剂、阻燃剂等。据1982年美国的统计数字表明,双酚A在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方面的用量要占总生产量的90%左右,因此它是合成树脂的重要基本有机化工原料。1981年世界双酚A生产能力约80万吨。俄国化学家狄安宁1891年首先由苯酚与丙酮在盐酸催化剂存在下合成了双酚A,1923年在德国实现工业化生产,然而直到四十年代后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外环氧树脂生产的现状特点是:生产能力(估计约80万吨/年)过剩,企业竞争激烈,各国设备利用率不尽相同,日本最高可达80%以上;产品结构出现新变化,美、日等国的特种环氧树脂比重由过去的10%左右增至20~35%;用量不断增加,尤以日本发展迅速,1983年比1982年增长19.3%;在各种应用中,以涂料用量居首(约占50%),其次是电子电气领域、土木建筑、粘合剂等。环氧树脂的发展趋向是:普通液态树脂低粘度、低氯含量化;固态树脂生产两步法;树脂生产过程的连续化;集成电路用特种环氧树脂要求高质量化。  相似文献   
7.
厌氧粘胶剂     
<正> TQ 433.6 J880226 可光固化的厌氧胶粘剂=Photocurable anaerobic adhesives:Jpn.Kokai Tokkyo Koho JP 86101579[专,日/Toa Gosei Chemical Industry Co.,Ltd.(Takahashi,Shin…).—1986.5.20.—5页.—84/221156(1984.10.23);Int.Cl.3/14 题述组成物用于粘接或密封金属部件,由厌氧可交联(甲基)丙烯酸酯,有机过氧化物,感光剂及[CH_2:CRCO_2(ZO)_m]_(?)PO(OH)_(3-n)(I)和(或)[CH_2:CR  相似文献   
8.
国外于1947年开始工业化生产环氧树脂。我国始于1958年用自己开发的技术工业生产环氧树脂,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我国环氧树脂工业的发展过程出现了三次较大的进步。第一次是六十年代末,用改良硫酸法代替旧硫酸法生产双酚A;第二次是七十  相似文献   
9.
我台用1kW电视发射机转播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过去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从地面站送到发射机的图像信号有上下移动的黑道干扰、伴音信号有交流声,我们经反复试验,查明了原因。由于地面站与转播台之间距离较远(80m),两地的地电位不等,如图1。  相似文献   
10.
小浪底排沙洞是我国首例采用双圈环绕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的水工隧洞,本文对这一新型结构形式和特点进行了广简单介绍,并根据观测仪器所获得的大量实测数据。对不同阶段(预应力施加、回填灌浆和过水运行)混凝土衬砌和锚索中的有效预应力变化及混凝土徐变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实测资料表明,采用双圈环绕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可实现理想的预应力效果和均匀的环向应力分布。围岩开挖的质量对环向预应力分布的均匀性具有重要影响;对预应力施加需时较长的实际结构,混凝土的徐变应变在观测仪器的总应变变化中占有不容忽视的比例,其大小与预压应力和持荷时间成线性关系,可按ε。=α∑σti进行计算。过水运行阶段的实测数据表明,该工程混凝土衬砌中所建立的预压应力足以抵抗最高设计运行水位下的内水压力而实现不裂不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