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地貌单元、地层时代和地层组合为基本要素,根据我国广泛分布的地貌单元的时代——地层组合特点,将深基坑的地质条件划分成六种常见的、有代表性的组合类型。进而对这些不同类型地质条件下深基坑的变形破坏机制类型、其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和支护形式进行了概括。文中对“与地下水渗透破坏有关的深基坑变形破坏机制和主要岩土工程问题”作了专门论述。最后提出了深基坑工程设计的一些宏观控制念。  相似文献   
2.
采空区上边坡稳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空区上边坡稳定性有三种情况:产生滑坡或崩塌;虽然地表严重开裂但边坡和山体仍长期保持稳定;虽处采空塌陷区外侧,但因位于塌陷盆地外边缘鼓张区而发生地面隆起。文中系统地论述了稳定分析的基础工作,即“三下采煤”理论、方法的运用,工程地质条件的基本研究和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研究、分析与评价。指出了采空塌陷对其上或邻近边坡稳定性影响的三方面因素。系统地阐述了采空区上边坡稳定分析步骤、方法和评价原则及第四纪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评价要点。最后以三个典型实例介绍了采空区上边坡稳定性三种不同后果。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深基坑被动区粉喷桩加固在武汉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效果,以武汉地区某大型深基坑工程为背景,以现场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FLAC软件建立二维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数值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支护桩实际变形规律;被动区的阶梯式加固可以有效控制支护桩位移;粉喷桩加固强度存在最优值,即当加固体强度处于一定范围内时,加固效果最理想;对于武汉地区软弱土层,适当的被动区加固有明显的优势,且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对于武汉地区同类型工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武汉(湖北)地区岩溶地面塌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武汉市及周边地区自1931年以来所发生的岩溶地面塌陷分布规律进行了较全面总结.发现武汉市岩溶地面塌陷仅仅出现在南部石灰岩带长江一级阶地上的二元结构地层中,而周边地区的老粘性土分布区只有存在土洞或有大量抽取地下水或矿井突水时才发生塌陷.从"潜蚀机理"和"真空吸蚀机理"两种塌陷机理阐述了塌陷发生的原因,进而划分了不同地貌单元、不同时代地层组合条件下产生塌陷的可能性和类型以及防治此类灾害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工程地质研究为主线,在区域稳定性评价的前提下,以地质条件的基本要素———地貌单元、地层时代和地层岩相组合为基础,建立地层岩相及其波速特征概化的地质模型,并进行工程地质区段划分,进而做地震反应分析并得出地面运动特征和地震反应谱,同时以地貌———地层岩相组合判断砂土液化及其它地震效应的分布。这套工作程序和方法就是地震小区划的“工程地质———地震工程准则”。文中还以“焦作———鹤壁矿区地震工程地质研究及小区划”为例,具体说明了这一准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建筑基坑防渗墙渗流控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防渗墙在基坑渗流场控制中应用广泛,但是人们对于防渗墙作用效果的认识仍有不足。以武汉市常见的二元结构地基为背景,概化建立建筑基坑渗流场的典型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防渗墙的渗流控制作用规律;以此为基础,结合工程实践,开展了防渗墙应用的研究。研究成果显示落底式防渗墙对基坑渗流场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但必须更加切实防止墙体出现缺陷,确保落底于可靠的防渗依托层之中;悬挂式防渗墙对基坑渗流场的控制作用效果随贯入度增加而得到有限的提升,应结合成本、工期、基坑排水量控制和基坑安全要求,综合研究确定合适的防渗墙贯入度;防渗墙与排水措施相配合才能形成有效的基坑渗流场控制体系,针对具体工程,需要在充分掌握地质条件、地表水文条件、邻近防洪工程、建筑物及其他设施等条件下,论证渗流控制方案,以达到保障基坑安全和有效控制对周边环境不利影响的综合效果。这些结论也可为地铁等市政工程基坑渗流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陈家河煤矿跑马岭山体因地下采空引起地面严重开裂。为解决跑马岭山体开裂原因和判定是否会产生滑坡或大规模崩塌,本文以采空塌陷机理分析并断定山体开裂的原因是采空塌陷变形造成的。又从山体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研究,并采用有限单元数值分析证明了这种判断。为了进一步判定山体的滑、崩稳定性,采用软弱层极限平衡验算和结构面(赤平投影)组合判据以及工程地质比拟方法得出了“山体既不会产生滑坡,也不会发生大规模崩塌”的结论。经过5年的观测,证明了山体已经稳定。至今已整整20年,矿山仍安然无恙,也证明本文所介绍的评价采空区上山体(边坡)稳定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是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地貌单元、地层时代和地层组合作为控制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的基本要素,并从八个方面实例论证了这三大要素对各类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的宏观控制作用.提出了在充分研究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土体地质--土力模型并以此进行力学分析或数值模拟计算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希望能以此理论框架为基础,逐步形成"土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八年,我们在唐山新风井选煤厂工程地质勘察中,对场地的饱和砂上是否液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在编制工程地质报告初稿时,曾作出“场地内饱和砂土层在7米以上全液化”的初步结论.按照这个结论,选煤厂的主要建筑物需采用桩基础方案:即需要长度为11米、直径为550毫米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桩2116根.与浅基础相比将增加投资132万余元,还不包括设备投资和工期延长等造成的损失.经过反复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区域地震、断裂活动分析基础上,对焦作、鹤壁矿区进行了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并合成了基岩人工地震波,以便进行矿区的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区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