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借助Pro/E3维建模软件,根据渐开线形成原理,对直齿锥齿轮参数化建模、虚拟装配和运动仿真等进行研究。参数化设计方法提高设计的柔性和敏捷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公路混凝土疲劳试验机电液伺服系统控制原理,对其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主要借助MATLAB语言详细介绍了PID控制器的设计步骤,提出了其设计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通过仿真对加入PID控制器后的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设计能够使系统满足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3.
程雪莉  裴喜永  李岩 《砖瓦》2008,(5):43-45
针对切削乳化废水稳定性高,COD值高及采用单一絮凝剂处理难以达到破乳目的等特点,自制出液体硅酸铝铁絮凝剂(PAFSi),优化了破乳、絮凝条件,得出了自制液体硅酸铝铁絮凝剂适用的pH值、投药量、温度、搅拌时间和强度等的最佳絮凝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5.8~6.5,投量为10.0~12.0ml/100ml,温度50℃~55℃的条件下,搅拌速度60r/min~70r/min,用自制絮凝剂处理COD为98700mg/L机械切削乳化废水,COD去除率达98.5%。  相似文献   
4.
机械结合面的动态接触特性对评估机床整机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混合润滑状态下固定结合面复杂的接触特性,提出了一种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与阻尼模型.采用三维Weierstrass?Mandelbrot函数获得粗糙表面形貌,并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结合面固体部分的接触刚度与接触阻尼模型;根据平均流动的广义雷诺方程建立了液体油膜接...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80T地下管道液压裂管器液压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虚拟样机仿真软件ADAMS建立系统的可视化模型,在Adams/Hydraulics环境下对裂管器的液压子系统进行性能和参数的仿真分析研究,提高了液压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建立精确、有效的结合面接触刚度模型是进一步开展机床整机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的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弹性接触刚度模型,该模型考虑基体变形的同时,对GREENWOOD和WILLIAMSON提出的粗糙表面微观接触模型(GW模型)进行了修正。为分析基体对接触变形的影响,首先建立含有基体的单个微凸体接触模型,并基于HERTZ接触理论,获得结合面的接触参数;然后,通过引入三角分布函数和解决GW模型在模拟微观接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新的弹性接触刚度模型,并揭示了分布函数、基体变形以及表面粗糙度对结合面接触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三角分布函数能有效地表征表面微凸体高度分布;基体变形的影响是由基体和微凸体相互作用引起,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大而明显;表面粗糙度是影响接触刚度的主要因素,相同载荷下,表面粗糙度越大,接触变形越大,接触刚度越小。  相似文献   
7.
基于PID控制的实验液压机电液伺服系统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QD-100型实验液压机电液伺服系统为例,利用PID控制器设计的方法,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液压机电液伺服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润滑条件下机械结合面的接触特性受油膜影响的问题,基于结合面接触刚度由油膜接触刚度和固体表面接触刚度组成的思想,建立混合润滑状态下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模型。采用三维的Weierstrass-Mandelbrot函数获得具有分形特征的粗糙表面,并基于统计学方法建立干摩擦条件下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模型,考虑了微凸体的完全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以及完全塑性变形过程。在此基础上,求解了油膜的等效厚度并建立油膜的接触刚度模型。结果表明: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随法向载荷的增加而增加,且混合润滑状态下结合面的接触刚度大于干摩擦条件下结合面的接触刚度;该模型避免了油膜厚度测量难的问题,为机械结构的润滑状态预测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9.
HBT60混凝土泵液压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HFT60混凝土泵液压系统工作过程,分析了混凝土的流动特征,在此基础上,用功率键合图方法建立了混凝土泵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为混凝土泵液压系统的设计和参数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