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矿业工程   1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段空场法在三道沟铁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阐述了三道沟铁矿的地质情况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然后在分析国内空场法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根据矿山实际情况选择无底柱铲运机出矿分段空场法作为该矿采矿方法,并介绍了无底柱铲运机出矿分段空场法的结构参数、出矿工艺以及采切工程量等。实践表明,该方法作业条件安全、可靠,有较大的出矿能力和较强的灵活性,矿石的损失贫化小、采切工程量小,在该矿生产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如何实现高效无损开采是我国玉石矿山亟需面对的关键问题。以吉林省某地下玉石矿为对象,基于玉石矿开采技术条件分析和现场调研,评估了既有采矿方法存在的缺点,提出了分层上向垂直走向进路切割干式充填法和分层上向沿走向进路切割干式充填法两种非爆破采矿方法,并进行了工程设计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既有采矿方法相比,新的采矿方法在玉石成材率和矿石回采率指标上均大幅提高,还改善了矿山安全,完全达到了预计目标。同时,研究成果对类似玉石矿山开采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地下矿山人工顶板的精细配比决策,配置砂灰比为4∶1、6∶1、8∶1、10∶1的4组全尾砂充填体开展抗拉劈裂试验,从抗拉角度探究充填体顶板的配比决策理论模型。通过室内试验获取充填体抗拉力学参数及强度曲线,定义充填体砂灰比为参变量,利用损伤理论建立充填体抗拉强度模型。从拉应力角度分析地下矿山重构人工顶板的应力特征,建立人工顶板的抗拉受力模型。基于能量理论,建立重构人工顶板的配比决策模型。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砂灰比显著影响充填体抗拉特性,决策模型与重构顶板结构参数及顶板顶部荷载有关。示例验算表明该决策模型合理可行,能实现人工重构顶板组分的更优决策。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地下矿山岩体的工程特性和水文地质因素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不连续面特征、不连续面物理性质、初始应力和巷道尺寸等因素在不同水平下的巷道安全系数FSN,并与完整岩石安全系数FS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在所有影响巷道安全系统的因素中,高于显著性水平的因素是巷道尺寸、侧压比和不连续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陈俊池  张景武  谷中元 《现代矿业》2015,(1):124-125,140
岩体质量Q分类方法是在当今岩体质量分类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在长期的工程和生产实践中被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和修正。在对2002年巴顿修正后的Q系统分类方法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山东黄金天承矿业公司岩体质量分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阶段空场连续崩落采矿法是一种组合采矿方法,兼有空场采矿法矿房回采的低贫化、高效率、低成本和崩落采矿法低损失、无后续矿柱和采空区处理的特点,阳岔河铁矿的应用实践证明其在倾斜—急倾斜厚矿体中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阐述了三道沟铁矿的地质情况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然后在分析国内空场法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根据矿山实际情况选择无底柱、铲运机出矿分段空场法作为该矿采矿方法,并对无底柱、铲运机出矿分段空场法的结构参数、出矿工艺以及采切工程量等做一些简要介绍,突出了该法具有的高回收率和低贫化率的优势。实践表明,该方法作业条件安全、可靠,有较大的出矿能力和较强的灵活性,矿石的损失贫化小,采切工程量小,在该矿生产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改进全尾砂胶结充填体配比决策思路,选用新型胶凝材料制备试块,完成力学试验并进行理论分析。设置6组梯度配比全尾砂胶结充填体试块进行单轴压缩,依据试验力学参数及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建立全尾砂胶结充填体非线性强度模型。基于充填体配比及充填体压缩比能的关联,依据采场充填体与围岩能量匹配原则,建立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配比决策模型。实例验证表明,模型深度关联岩体参数及埋深,且与现场应用及客观规律相吻合,能便捷实现充填体配比的精细决策。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地下开采对竖井稳定性的影响,以东风铁矿为工程背景,根据地质资料和矿体分布情况建立精细化三维模型,通过室内试验和Hoek-Brown强度准则获得岩体力学参数,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计算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矿体的不断开采,竖井的变形值越来越大,且开采对竖井上部的影响较为明显,但变形值均符合安全规范要求。地下开采对竖井和井筒附近岩体的应力场影响较小,竖井无应力集中区,同时竖井塑性区分布范围较小,无塑性贯通区,因此地下开采对竖井稳定性影响较小,竖井可以保持稳定。该研究成果可为矿山后续安全开采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