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深埋大断面开切眼大厚度泥岩顶板易发生冒顶的问题,以张家洼煤矿9 m宽的大断面开切眼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研究了该类巷道的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与应力场分布特征,揭示了冒顶机理,并提出了锚网梁+长短锚索的梯次主动支护与单体柱+木垛的联合被动支护相组合的协同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发生冒顶的内在原因是直接顶的大厚度泥岩强度低,外在原因是水对泥岩的崩解破坏、单体柱反复加卸载的疲劳损伤以及深部高应力,主要原因是支护参数不合理。通过梯次支护中9.3 m的短锚索与锚网梁将顶板中下部的软岩有效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承载作用的锚固体,且受力均匀;通过梯次支护中12.3 m的长锚索将该锚固体悬吊于深部稳定岩层。再配合该联合被动支护的有效支撑与信号作用,协同实现该条件下巷道围岩的有效控制。采用梯次支护技术后,1305开切眼围岩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多层网络中发现社区是一项巨大挑战。目前有些算法将多层网络表示成三阶张量,然后使用非负张量分解进行社区发现。但在多层网络的每层网络中存在很多社区之间的连接或每层网络都很稀疏的情况下,非负张量分解算法的准确率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先将原始多层网络进行层次约简,减少多层网络的层数,使其社区结构更加凸显,然后再使用非负张量分解算法进行社区发现。在人工数据集与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框架在准确率上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低压配电网的谐波特性,及其对配电网网损的影响问题,采用等值电阻法对城市居民区和商业区的低压配电网网损进行了计算,最终得到网损计算结果.考虑到城市用电需求较大,研究以城市居民区和商业区的低压配电网为对象,通过对谐波特性的探究,计算了二者的网损.结果表明,居民区配电网以低次谐波为主,其中低压配电网谐波电流功率损耗最...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计量用互感器二次低负荷运行对互感器误差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测试数据,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我国63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推广应用,可应用于630~650℃超超临界电站制造的新型马氏体耐热钢G115钢作为主蒸汽等管道的候选材质之一已进入工艺研究中。通过对该新型马氏体耐热钢G115钢所用焊材的熔敷金属试验及焊接工艺试验,探索了G115新钢种的焊接工艺,并通过有效的工艺改进措施保证了焊缝的综合力学性能。本次工艺试验可为G115新钢种焊接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飞机发电机励磁系统的优化设计中,单纯的PID控制虽然能满足一般的动静态性能,但是也有响应速度慢、调整时间长,稳定精度低等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采用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MAC)和常规PID并行控制的励磁方案.在分析飞机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和励磁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飞机同步发电机及其励磁调压系统的SIMULINK仿真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仿真结果可以得出:CMAC-PID控制的励磁方案比常规PID控制的响应速度快、调整时间短、稳定精度高,并且没有超调量,体现了改进控制方案输出误差小、鲁棒性强、动静态性能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电参数测量仪的工作原理,以及用交直流标准源检测电参数测量仪电压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评定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埋深较大条件下中央变电所底板为软弱遇水膨胀的泥岩且变形严重的难题,以某矿600 m埋深下9 m宽的中央变电所底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地质条件和底鼓的力学破坏特征后,在其顶部及帮部原支护不变的情况下,提出了对底板进行开槽主动卸压的控制方法和砼反拱+底板锚杆的联合加固控制方法 2种对策,对2种控制方案分别进行FLAC3D数值模拟,并通过现场应用后,发现砼反拱+底板锚杆的联合加固控制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控制中央变电所的底鼓,底鼓量降低了83.2%。  相似文献   
9.
单翼开采矿井为解决采掘接替紧张的问题,常会出现迎采对掘的情况,而迎采动掘巷期间,矿压显现规律和煤柱宽度的确定是巷道掘进及安全回采的关键。以炭窑坪煤业100303运输巷迎采掘巷期间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对煤柱的合理宽度及迎采期间的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结论有:通过理论计算,煤柱在受到掘进扰动和工作面采动的双重影响下,确保煤柱不完全发生塑形破坏且存在弹性核的宽度至少为30 m。数值模拟发现,掘进迎头至相遇位置前方20~30 m时,围岩变形开始增大,煤柱帮和回采帮变形量均超过0.5 m。当掘进至采空区后方一定距离后,围岩因同时受掘进扰动与采空区侧向支承应力的叠加影响,变形增幅加快,煤柱帮变形严重,最大变形量超1 m。提出100303运输巷掘进距100302综采工作面70 m时,停止掘进,在迎采扰动范围内,优化支护参数,提高煤柱承载能力。现场监测表明,巷道顶底板和两帮均变形较小均在可控范围内,有效控制了迎采动工作面掘巷的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0.
文中主要以厚度为6 mm的ASTM A240M-15 304L不锈钢板为例,使用E308LT1-1?1.2 mm药芯焊丝,采用φ(Ar)98%+φ(CO2)2%或φ(CO2)100%气体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方法,单面焊双面成形,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的工艺研究。从技术研究背景、保护气体的选用、焊接工艺探究至阶段性总结,详尽地阐述了整个技术过程,主要涉及了电弧稳定性、单面焊双面成形、焊缝成形、薄板焊接变形控制、焊接缺陷控制、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等交织在一起的技术难点,并对工艺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为解决类似的焊接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