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4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为资源整合煤矿,内蒙古某矿地面地形条件和地下煤层赋存条件均较复杂,工业场地位置选择较为困难。在分析影响工业场地位置选择的各种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工业场地选择原则,结合矿井开拓布置方案,提出了5个工业场地选址方案。重点对方案Ⅰ(井田西边界7号井西侧)、方案Ⅱ(原有35k V变电所东北的高家羊圈)和方案Ⅲ(原一、二号井现有工业场地)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最终确定方案Ⅱ最优。通过工业场地位置选择优化,能够充分利用矿井外部公路条件,降低运输成本和初期投资,缩短建井工期,同时较好地兼顾后期三、四号井和五号井资源的开发,为矿井建设、运营和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烧结混合布料系统在传统PID控制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大和动态跟踪品质差的不足,提出了烧结混合布料模糊PID控制算法。通过对混合布料系统数学模型的近似化处理和基于模糊规则在线实时调整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数,实现烧结混合料按规定的料层厚度布料,料面平整,保证烧结料具有均一的良好的透气性。研究表明,混合布料模糊PID控制动态性能和稳态误差优于传统PID控制,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天车物流系统在钢铁企业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承担着各工序之间所有的物流功能。针对唐钢公司热轧部钢区布置的连续贯通形式,设计了钢区现场天车物流控制系统、天车物流跟踪系统,分析了该天车物流系统的优势与不足。该系统的应用,实现了钢区综合精细化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当前循环水系统的优化,主要基于确定的外部条件展开,但在实际中有许多参数有着明显的动态性.因此,本文引入不确定性参数描述系统参数的动态波动,同时,考虑到不同热物流的冷却要求及波动幅度,分别对10股工艺物流设置了不同的置信度,从而得到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优网络配置.本工作采用机会约束规划建立模型,以最小化总费用为目标函数,采用...  相似文献   
5.
在大量调研讨论基础上,首次构建了包括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制烯烃(MTO)、煤制甲醇4种工艺路线的较为完整的煤制油化工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体系。通过实际调研国家能源集团内外企业相关煤制油化工项目运行数据与在建和规划的新建项目设计数据、大量对标分析和专家论证研究,确定了煤制油化工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参数的合理取值。提出了可供决策参考的决策指标与参数,构建了用于投资建设项目评估的建设指标与参数,参数取值充分考虑了国家政策、规范与相关标准对项目建设规模、能效、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体现了煤制油化工项目建设、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先进理念。研究成果可为煤制油化工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决策及项目建设、项目评估提供支撑依据,也可为国内其他相关企业煤制油化工投资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针对井下巷道可见光通信信号差异大,导致接收端信号误差增大的问题,方法 提出一种井下巷道新型可见光通信光源布局方法,并同现有光源布局方法进行对比,从光照度、接收功率、信噪比三个方面评估两种布局方法的系统性能。引入照度均匀度(IU)、功率标准偏差(STD)和信噪比的变化系数(CV)评估系统的整体性能。结果 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不同半功率角对本文布局方法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出半功率角的最优取值,为50°~70°。当半功率角为70°时,与现有光源布局方法比较,本文布局方法的光照度均匀度由0.758降至0.407,降低了46.3%,且最小光照度与最大光照度之间差异更小,光照度分布更均匀;功率标准偏差由0.97降至0.42,降低了56.7%,且降低了功率波动,接收功率分布更均匀;信噪比变化系数由0.013 7下降到0.007 2,降低了47.7%,信号分布均匀性更高。结论 提出的光源布局方法整体性能优于现有方法的,为井下巷道的光源布局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研究未来我国能源系统如何演化,探索“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以宏观社会经济和重点用能行业发展分析为基础,以国家关于经济和能源等中长期规划为关键边界条件,综合考虑“安全、经济、环境”的能源发展需求,面向“双碳”目标,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能源系统预测优化模型(CESFOM),回答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若干重大问题,对我国中长期能源消费情况、能源供给情况、“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等重点内容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预计在2029年前后达峰,峰值为109亿t左右,到2060年降至22亿t左右,届时可通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和林地碳汇共同作用实现能源活动碳中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预计在2033-2035年达峰,相比碳排放达峰要晚4~6 a,峰值为52亿~54亿t标煤(电热当量法),较2020年有6亿~8亿t标煤增长空间,到2060年逐步降至32亿t标煤左右;煤炭消费量预计在2028年达峰,峰值为45亿t商品煤,2035年前始终保持在40亿t商品煤以上,仍然发挥着能源安全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到2060年降至8亿~10亿t,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化工。煤电装机和年利用小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混凝土图像中裂隙和孔隙像素值一致,导致阈值分割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Net模型的改进模型,对混凝土CT图像进行裂隙和孔隙分割.首先,通过CT技术扫描混凝土试块获取CT图像后,人工标注出CT图像中的裂隙与孔隙,并利用数据增强扩充训练集;然后,采用非对称卷积模块和残差模块对UNet模型中编码器和解码器进行改进,在特征提取部分采用非对称卷积模块降低模型的运算量后,使用残差模块减少参数量,降低了训练过拟合,有效提升了CT图像中裂隙与孔隙的分割精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在制作的混凝土CT图像数据集上召回率达83%,分割精度为85%,Dice值为85%,对比UNet和其他现有的深度学习模型都有较高提升,为混凝土细观破坏机理研究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围绕“双碳”目标和碳达峰前后能源供给安全保障,从全国及区域角度分析了煤炭消费的现状与趋势,并对煤炭需求进行了预测;通过构建煤炭供需平衡分析模型,分析了我国煤炭供需趋势。认为,全国现有煤矿产量在2030年后将快速衰减,不能满足碳达峰后煤炭消费峰值平台期的煤炭需求,需要在此之前累计在晋陕蒙新等重点区域新建9亿t/a煤炭产能;同时,认为要缓解2050年后煤炭产能过剩压力,中短期可通过产能核增方式代替一部分新建产能,并在中远期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拓展煤炭消费空间,提高我国能源总体自给率、缓解油气进口压力。研究得出,2020-2035年期间,东部煤炭产量将下降60%,中部将下降36%,西部将上升;未来煤炭开发潜力主要集中在晋陕蒙新,4省区现有规划煤矿产能占全国的8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