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第一届(东京)国际电力转换及智能运动学术讨论会(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Power Conversion and Intelligent Motion,简称“‘PCIM’88”),于1988年12月8日至10日在日本东京都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日、美、法、奥地利、瑞典、新加坡、中国等)。中国参加会议的有4组:国家科委和机电部代表团、中国电子学会代表团、上海工大和煤炭科学总院上海分院的代表。会议分三个会议室宣读交流15组论文,并设有展览会可供参观。15组论文分成电力转换(PC)及智能运动(IM)两大部分,每组5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满怀胜利的喜悦,迎着21世纪的黎明、迈进世纪之交的1999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也迎来了建院40周年的生日。回顾分院四十年的发展,展望新世纪的未来,我们欢欣鼓舞,豪情满怀。1四十年的足迹1959年1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由原煤炭工业...  相似文献   
3.
洁净煤技术——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 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简称 CCT)是指在煤炭开发和利用中旨在减少污染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因体现高效率、低污染的技术特征,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导技术之一。我国政府将发展洁净煤技术列为国家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方向,列入1994年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 本文从中国煤炭与环境、洁净煤技术与我国的宏观发展战略、中国洁净煤技术现状与展望三方面作介绍。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奋战十年基本实现煤炭工业机械化的战略任务,与其配套的电气设备必须紧紧跟上。特请上海煤矿机械研究所编写此文,对国外煤矿井下采煤区的供电情况,和相适应的电气元件的发展作了详细的分析。根据我国的发展情况对千伏级供电系统的结构形式、对各种配套电器产品的性能要求等进行了具体的介绍。这对从事低压电器产品的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工作的人员是应该了解和注意的,以使电器元件性能满足采煤机械化的需要,促进低压电器产品向新的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详细论述我国煤矿供电技术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指出应该研究与开发的技术项目。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国外煤矿井下采区供电发展趋向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煤矿采区供电电压升高的现状和发展途径以及为千伏级供电系统而研制的电气设备。  相似文献   
7.
8.
<正> 煤炭生产的集中化是煤炭工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煤炭生产中的一个重大的技术台阶就是从综采发展到高产高效工作面。国外主要采煤国家相继出现了约50个左右的万吨工作面。这种高度集中化的采煤方式是煤炭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产高效工作面适应在地质条件较稳定的中厚煤层,工作面长200~300m,釆区走向2000~3000m。为了达到日产万吨煤的指标,除了要求组织管理、人员素质等等条件外,大功率的机械装备(采煤机、工作面输送机、破碎机、转载机、皮带输送机等)是必不可少的,一  相似文献   
9.
煤矿井下千伏级供电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我国煤矿井下采掘机械化的发展,自1972年起开展了提高煤矿井下采区供电电压至千伏级的技术研究工作,十年来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果。本文主要讨论1140V电压等级的诸问题,但有时也涉及其它电压等级。1975~1979年,在开展千伏级供电系统研究工作中,在第一机械工业部和煤炭工业部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机电安全专业委员会(下称机电学会)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煤矿电工专业委员会(下称电工学会)在煤科总院南京所支持下,1989年11月25日至28日在南京市分别召开了换届工作会议(两个学会第一届专委会均已到期,经各自上级学会批准,正式换届),并以机电学会为主联合召开了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两个专委会的委员,团体会员代表及学术交流论文作者等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