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1篇
能源动力   1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经肾动脉、肾静脉置管,区域性溶栓对"肾病综合征"(NS)合并肾静脉血栓的治疗作用.方法 12例经肾静脉造影确诊有肾静脉血栓形成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用介入性经皮穿刺插管技术,将导管插入到肾动脉及肾静脉,固定导管,用微泵持续7~14 d区域灌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结果 12例区域溶栓患者,溶栓后7~14 d颜面部水肿、双下肢水肿、腹水等显著好转,每日尿量增加,体重减轻,肾功能逐渐恢复,急性期症状改善非常明显,随访并继续用常规方法治疗3~6个月,达临床治愈效果.结论经肾动脉及肾静脉分别置管持续区域灌注尿激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总结肝细胞癌(HC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肝动脉肝静脉分流(AVS)的发生率,并探讨影响HCC APS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 2010年12月经动脉栓塞(TAE)治疗的497例HCC患者的影像学和病历资料,总结APS、AVS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APS的发生与HCC患者性别、年龄、乙型肝炎病史、肝硬化基础、肝癌切除史、甲胎蛋白(AFP)、肿瘤类型、肿瘤数目和门静脉癌栓(PVTT)的相关性,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CC合并APS的发生率为10.5%(52/497),合并AVS的发生率为1.6%(8/497),同时合并APS与AVS的有3例(0.6%)。单因素分析显示:乙型肝炎病史、肝硬化基础、肿瘤类型、肿瘤数目和门静脉癌栓与HCC患者APS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基础、巨块型肿瘤、肿瘤多发、门静脉癌栓是HCC合并AP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HCC患者有肝硬化基础、巨块型肿块、多发肿瘤、门静脉癌栓会诱发APS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23例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及结果。结果 21例明确了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2例造影阴性;8例行介入性栓塞治疗。结论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有肯定的诊断价值,阐述了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性经皮胆道引流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47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先行PTC后探查通过阻塞段,如不能越过阻塞段,则直接进行外引流;如能越过阻塞段,则置入内外引流管作内外引流或置入金属支架或塑料内涵管作内引流.结果内引流组18例,15例置入金属支架,共18枚,3例置入塑料内涵管,共4根;内外引流组15例,置入18根内外引流管;外引流组14例,置入17根外引流管.术后1周总胆红素从术前的(514.1±204.3)μmol/L降至(238.4±142.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可脱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 TCCF)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再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可脱球囊栓塞治疗的58例TCCF病例资料,随访时间为3个月 ~ 3年.同时将病例按首次可脱球囊栓塞治疗后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7例)和未复发组(51例).选择性别.瘘口位置.外伤至介入治疗时间间隔.CCF瘘口流量,使用球囊数量,是否闭塞颈内动脉(ICA)等因素作为研究参数,探讨可脱球囊栓塞治疗TCCF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可脱球囊栓塞成功治疗所有58例TCCF(其中7例ICA被闭塞),随访过程中7例出现复发.单因素分析提示外伤至介入时间间隔是影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病例中,4例再次采用可脱球囊栓塞瘘口,2例闭塞ICA,1例接受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结论 可脱球囊栓塞是TCCF及复发性TCCF性价比较高的首选治疗方法,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外伤至介入治疗时间间隔可能是影响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近似生理状态的肢体隔离灌注兔模型.方法超声测算兔股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以小型膜式氧合器及蠕动泵建立体外肢体隔离循环;观察不同氧流交换速度引起的灌注前、中及后的血气值的改变;不同的循环流速产生循环障碍的时间、发生概率;灌注的不同时间血糖值变化及补充血糖与未补血糖的差异;灌注前后肢体围径的改变.结果超声测量结果:左右股动脉各参数无差异,对于分组实验结果无影响,总平均流速为(12.0±1.8)ml/min.血气分析:无氧灌注pH值低于灌注前及生理值下降,PCO2值高于灌注前及生理上限值,PO2值低于灌注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CTPI)在HCC TACE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对24例HCC患者于TACE术前1~3d、术后6~8d和30~40d分别行双源CT灌注扫描,经肝脏CT灌注软件得到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等彩色灌注图,在图像上分别测定相应的灌注参数值,观察TACE治疗前后肿瘤组织的血流灌注变化及肿瘤的大小改变,评价TACE治疗肿瘤的疗效。结果TACE术前9例肿瘤呈均匀高灌注,15例呈不均匀高灌注。术后8例瘤灶内碘油沉积密实,16例碘油沉积不均。灌注图像显示碘油沉积区域无血流灌注,碘油稀疏及缺乏区域仍有血流灌注。所有患者术前、术后6~8d及肿瘤残留患者复发前后的肿瘤组织HAP、H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VP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8d肿瘤最大径以及肿瘤残留患者复发前后肿瘤最大径均无明显变化(P>0.05)。TACE术后,16例残瘤组织及正常肝组织HAP、PVP、H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灌注成像能直观和定量地反映肝癌TACE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TACE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不同类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假瘤)的几种不同治疗方法.方法 8例不同部位、不同创伤原因引起的的假瘤,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3例终末型动脉的假瘤采用明胶海绵栓塞,2例主干性外周动脉的假瘤采用覆膜支架置入术将其隔绝,1例支干型假瘤采用两端弹簧圈栓塞,1例股动脉穿孔型假瘤采用压迫法,另1例巨大血肿伴假瘤经栓塞后作手术血肿清除加动脉结扎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假瘤均完全闭合,置入覆膜支架者其远端动脉搏动正常.1例患者因其他原因,致穿刺部位又出现假瘤.其他患者无并发症.结论采用不同的介入技术能治疗各种假瘤,多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及联合用药对胰腺癌细胞株(Aspc-1和Bxpc-3)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单独或联合使用不同浓度的4种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和表柔比星(浓度分为d1、d2、d3、d4),分别作用24、48和72 h后,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药物对两株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对计算出的每组细胞生长抑制率行t检验分析.结果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P<0.05),联合用药能显著提高药物对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通过动脉灌注或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