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传统人工调查生态环境时人力、物力投入较大,且不利于宏观大范围的观测.文中利用选取赣江源地区的石城县为研究区,以Landsat卫星的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关键的生态因子,并将植被覆盖度、土壤指数、坡度等信息进行归一化,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赣江源地区近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赣江源地区的总体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其东北部和东南部及西部的自然生态环境好于中部地区,生态环境整体不断改善.采用遥感方法进行赣江源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高分辨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对矿山的监测有着重要意义,影像分割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关键的一步.文中以赣州稀土矿山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源数据,采用分形网络演化多尺度分割算法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分割,通过Robert算子的边缘提取结果计算分割参数获取分割尺度,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不同分割尺度对影像进行分割,对比分析分割结果表明,沉淀池的最优分割尺度为35.最后利用分割质量值对分割结果进行评价分析,验证了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研究区植被光谱特征的相似性,通过对崇明东滩植被地物光谱特征的分析,利用遥感影像原始波段及新构造的DVI、TRVI、Brightness、Greenness、Wetness、TNDWI、NDVI等指数合成新图像,采用监督分类与分层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研究区湿地植被信息的提取,该方法分类总精度达到82.50%.近30年湿地植被信息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85—2002年间海三棱藨草的面积不断减少,2002—2013年间海三棱藨草的面积先增后减少.1985—1989年间芦苇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89—2013年间芦苇面积不断减少.2002—2013年间,互花米草面积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4.
水体悬浮泥沙粒度是重要的水质参数之一,影响着水体的遥感反射率。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内陆湖泊水环境遥感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鄱阳湖实测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用不同数学模型进行鄱阳湖悬浮泥沙粒度反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浑浊区适合采用体积百分比众数粒径建立反演模型,清水区适合采用数量百分比中值粒径建立反演模型;(2)浑浊区悬沙粒度的敏感单波段是环境卫星Ⅳ波段,在清水区悬沙粒度的敏感单波段有环境卫星Ⅱ和Ⅲ波段,而环境卫星Ⅱ,Ⅲ波段比组合是整个研究区水域的敏感波段;(3)单波段反演模型中,幂函数适用于鄱阳湖粒度遥感反演;波段比反演模型中,多项式模型适于鄱阳湖粒度遥感反演。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稀土矿开采区野外调查用时长、成本高等问题,文中利用遥感影像来提取地物信息.全文基于资源一号02C卫星影像,以赣州市寻乌县文峰乡一稀土矿区为研究区,对影像数据进行了预处理,采用最佳的Pan Sharpening融合结果进行多尺度分割,结合目标地物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纹理特征等,设置分类规则进行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研究,分类结果总体精度为78.71%,达到较好的分类质量.研究结果证明: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地物信息具有用时短、成本低、信息量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鄱阳湖湿地典型植被识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彦兵  况润元  曾帅 《人民长江》2018,49(20):19-23
利用高光谱数据对湿地植被进行分类历来是植被遥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以鄱阳湖为研究区,测取了5种典型湿地植被的高光谱数据,利用光谱微分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不同植被原始光谱、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光谱曲线图;使用欧式距离法选择差异较大的波段以鉴别不同植被;最后利用马氏距离法检验所选择波段识别不同植被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光谱曲线所提取的差异性较大,波段虽有所差异,但多位于近红外波段,马氏距离在这些波段上能有效对不同典型湿地植被进行识别。研究结果可为湿地植被分类识别奠定基础,同时可为湖泊湿地植被以及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由于水下地形的高程数据获取困难,如何运用少量的数据生成真实感强、精度高的地形模型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运用分形布朗运动(fBm)模型得到水下地形的分形特征参数,结合随机中点位移内插算法,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了三维水下地形的模拟。以长江口深水航道为例,讨论了其运用fBm的可行性,模拟生成了三维航道地形,并与 ArcGIS自带的插值方法进行比较,采用等深线重构法对插值结果进行精度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基于fBm模型模拟得到的地形具有丰富的地表细节,反映了地形的复杂性和不规则性,具有很好的可视化效果,同时能保证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鉴于鄱阳湖受季风气候影响导致湖面面积及湖水水位的季节和年际变幅较大、旱涝灾害频发的问题,利用MODIS影像并通过人机交互方式提取2001、2006、2011年三个干旱年份的湖区水域面积进行季节和年际变化分析,进而建立了鄱阳湖水域面积—水位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湖区面积—水位关系的多项式模型相关性最好(R2=0.941 4);21世纪以来,湖区水域面积在波动中缩小,各干旱年的变化特征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
基于环境卫星影像利用支持向量机法提取鄱阳湖近十年枯季湿地信息,并结合各湿地类型的时空变化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出结论:①支持向量机法总体分类精度为97.52%,相比于最大似然法、决策树法在鄱阳湖湿地信息提取中有更好的提取效果;②十年间水域面积平均为1209.45 km~2,天然水域主要分布于湖区东部和北部,圩堤湖水域面积几乎不变;枯季以草洲为主,广泛分布于南矶乡地区和入湖河道两侧洲滩;裸滩变化幅度较大,总体与水域呈负相关性;沙地面积最少,最大面积不足50 km~2,大部分分布于松门山岛;③气候、地形地势及城镇建设、人工水利、围垦、采砂、捕捞、排污等人类干预活动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鄱阳湖湿地类型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东江源流域的土壤侵蚀状况,为后续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基于GIS技术和RUSLE模型,结合DEM、降雨量、土壤、遥感影像等数据,研究东江源流域2004年、2009年、2013年、2018年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江源流域4个时期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380.68、361.57、244.74、225.42 t/(km2·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说明土壤侵蚀状况好转;空间上,东江源流域的土壤侵蚀强度等级主要以无侵蚀、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为主,均占流域侵蚀总面积的97.2%以上;土壤侵蚀强度等级转移矩阵表明,东江源流域2004—2018年土壤侵蚀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东江源流域植被覆盖度不断增加,土壤侵蚀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