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4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3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高拱坝蓄水后所受的总推力巨大,坝肩是关键受力部位,合理评估置换体加固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以原型监测为基础,采用实测值分析与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法,对小湾特高拱坝坝肩回填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接触带压应力过程线经历了增大和稳定2个阶段;接缝开合度过程线经历了温升压密、温降张开和稳定3个阶段,开合度与温度分段线性相关;围岩呈稳定态势,变形主要集中在前3个月,离洞口6m范围受开挖影响较大,16m为围岩松动圈范围。钢筋温度应力的理论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综合分析认为:回填体与围岩结合良好,有很好的传力性能;回填体及围岩应力、变形正常;回填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逐步模糊聚类分析法分析了佛子岭连拱坝13号垛第四阶段的位移观测资料,求出该阶段各因子对应不同分级的模糊聚类中心,并以此实施佛坝位移的逐日预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化水电站4号空腹重力坝段坝体混凝土温度场,施工和运行期坝体混凝土的实测应力,坝基场压力等实测结果的详细分析,认为大化坝体混凝土稳定温度场的假定及混凝土自身体积变形等对坝体混凝土应力的影响很大。分析结果还表明,空腹的存在不仅没有恶化大坝关键部位的应力,还有效地降低了坝基场压力,增加了坝体的抗滑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混凝土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安全监测仪器、数据采集系统和监控管理系统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了我国混凝土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智能传感器接口标准化,数据采集系统的开放性,大坝安全监控管理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大化水力发电厂大坝原监测系统所设置的监测项目均采用人工观测方法,限于仪器的精度和外界环境对人工观测的影响,部分项目的精度难以满足《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结合大化水电厂大坝的实际情况,对照“规范”要求,根据目前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发展水平,对大化大坝的监测系统提出较完善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观测。  相似文献   
6.
围绕智能水电厂的体系结构,提出从水电厂的一体化软硬件基础平台、统一的现地测控总线技术、智能化的决策支持技术等方面开展智能化建设工作.从厂站级和流域水电调度2个方面介绍了水电厂的智能化改造的方向以及智能化改造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7.
影响资料分析结果的几个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结果的因素很多,如分析模型的影响,因子选择的影响等,这些影响因素以往均有专论做过较详细的讨论,但观测系统的布置和测值误差对资料分析成果的影响却研究不多。本文对此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在总结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安全监测信息管理及分析系统在整个工程安全监控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按照功能需求,将系统分为前处理、在线初步分析、离线初步分析、离线建模分析和综合评价几个模块,并重点介绍了实现这些功能中涉及的一些关键性的数学算法.最后,以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开发的DSIMS4.0在小湾工程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特点.该系统能够对特高拱坝安全监测信息实施有效的管理,为后续的深入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原型监测的小湾特高拱坝首蓄期坝基变形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原型监测和数值仿真试验成果,研究了小湾特高拱坝首蓄期坝基变形特性。通过集成和整合理论推导、相关分析、综合过程线对比分析、工程类比、数学模型分析等定性和定量分析手段,形成了一套变形分析和状态评估的方法。首先,运用实测值过程线分析、特征值统计、相关分析等定性半定量方法归纳和总结了坝基的变形特征,找出若干需要重点关注的"疑点"问题。然后,运用相关分析、数学模型分析、成因分析、数值仿真试验等定量方法进行物理解释和机理分析。最后,运用工程类比、模型监控等综合比较的方法,对坝基的变形状态进行评估。分析发现:首蓄期小湾坝基整体向下游和两岸山体方向变形,径向水平位移明显大于切向水平位移,河床坝段径向位移大于岸坡坝段径向位移,变形空间对称性总体较好;拱端切向变形较小,未见重大异常。河床坝基径向变形尽管较大,但变化符合力学规律,当前仍处于可控状态。综合分析认为,小湾特高拱坝经受了1 218m高库水位作用的考验,坝基变形规律总体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