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4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DC51D+ZM镀锌钢为研究对象,焊点拉剪力为评价指标,利用SPSS软件、极差法和方差法,研究电阻点焊焊接电流、焊接时间、电极压力3因素对其焊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拉剪过程中以拉拔断裂为主;3种因素对拉剪力的影响排序为电流>压力=时间;最优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10 kA,焊接时间16 cyc...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保温时间对热成形钢镀锌层颜色及氧化物组成的影响。方法 通过改变镀锌热成形22MnB5钢热处理保温时间,利用色差、辉光实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粗糙度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镀层表面及截面进行观察,利用电子探针进行元素分析,研究保温前后镀层表面氧化物形貌及镀层元素分布规律。结果 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色差值ΔE逐渐增大。当温度处在945℃时,镀层连续性受到破坏,逐渐脱落。880℃加热过程后,镀层表面由排列均匀连贯的圆球状氧化物组成,连续覆盖表面,且呈聚集存在趋势,镀层表面氧化物厚度出现明显差异。当热加工时间超过6 min后,氧化物明显增多,表面厚度起伏大,呈现出不均匀分布趋势,裂纹萌生,并逐渐加深扩散。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整体Zn浓度有降低的趋势。结论 镀层表面主要由ZnO、FeO、Al2O3组成,ZnO连续铺满表面,并呈现连续分布的趋势,有效避免了在高温下镀层表面Zn的挥发。保持Zn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使得镀层具有阴极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锌铝镁镀层钢板HC340LAD+ZM的最佳点焊工艺,利用拉剪实验、显微镜、SEM、硬度计等方法研究了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焊接参数对拉剪力影响的顺序分别为焊接电流、电极压力、焊接时间,最优点焊工艺为焊接电流10 kA、电极压力2.6 kN、焊接时间14 cy-cles;此工艺下焊接接头组...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划分山洪灾害防治区划,采用加权线性综合法综合考虑降雨、地形地质、经济社会三个因素,建立了基于矢量数据的GIS指教模型,并以山东省蒙阴县山洪灾害防治区划为例,通过指数模型计算各像元区域的指数值,根据指数值生成山洪灾害防治区等级地图,将蒙阴县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分为一级重点防治区、二级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三个区域.  相似文献   
5.
河钢集团唐钢公司所产热卷板形缺陷多以带卷双侧浪及板形翘曲为主,严重影响了下游用户开平质量、激光落料等质量控制的稳定及生产效率的提升。本文从带钢肋部(距带钢边部100 mm位置)与边部温差控制、热轧工艺参数设定及层冷工艺选用、带钢两侧侧喷开启等方面分析了热轧高强钢板卷DS侧边浪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减小热轧带钢内应力的措施。发现,带钢边部温度较带钢肋部温度低约50~90℃不等,此区域带钢处于热传递最大区域,带钢向外传递出去的热量最多,故该区域温度呈急剧下降趋势,温度变化大,是带钢最终板形产生边浪的主因;热轧带钢肋部与边部温差与定宽机减宽量及终轧温度有关,200~250 mm的定宽量较50~100 mm的定宽量带钢边部温降可减少约20℃,终轧温度由895℃降到885℃,带钢的肋部与边部的温差可减小约10~20℃;而层冷工艺的选择应根据精轧出口带钢横断面温差,结合各钢种、规格在冷却过程中带中与带边组织及晶粒均匀性实施综合考虑,以更好地控制热轧带卷板形质量。  相似文献   
6.
对烟台市门楼水库溃坝形式进行了分析,计算了门楼水库大坝溃口长度、溃坝最大流量、决口处水深及流速等,采用MIKE 21建立了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了溃坝洪水下游演进过程、最大淹没水深分布、最大流速分布及淹没时间分布,为门楼水库超标洪水防御预案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8.
以西苇水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MIKE 21的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分析了西苇水库发生不同标准洪水时的淹没范围及最大淹没水深,并进行了分类汇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洪水防控重点在于100 a和10000 a两个关键洪水标准;此外,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转移地点至少应高于地面2.0 m以上,以减少淹没损失.分析结果不仅能提高大...  相似文献   
9.

电化学及光化学液体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由于能够对固-液相界面进行直接实时动态观测, 近年来在能源催化机理研究领域得到了应用。首先, 对液体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引入电信号和光信号的平台设计方案进行了归纳总结; 其次, 对这项技术在电催化产氢、二氧化碳还原以及光催化产氢这几类典型的能源催化体系中的应用进行了分类介绍和成果总结; 最后, 针对这项技术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电化学及光化学液体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在为各类催化反应的机理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的同时, 其分辨率问题以及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所带来的假象应当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