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8篇
能源动力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 探讨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PV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9例无法或拒绝接受手术切除肝转移癌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6例)单纯行TACE,治疗组(23例)在此基础上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观察比较2种疗法对患者术后肝功能、肝脏体积、不良反应、并发症及近期疗效和累积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①术后6个月治疗组有效率65.2%(15/23)高于对照组30.8%(8/26)(P = 0.04);治疗组肿瘤最长径总和由术前(9.92 ± 2.63)cm下降为术后(7.32 ± 2.61)cm,对照组由术前(10.34 ± 3.12)cm下降为术后(9.13 ± 3.42)cm,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1个月及13个月,累积生存率比较P < 0.05。②肝脏体积变化比较:对照组术后肝脏体积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术前非栓塞叶体积为(481 ± 251)cm3,术后2,4,8周分别为(523 ± 250)cm3,(548 ± 249)cm3,(552 ± 249)cm3,分别比术前增加(10.1 ± 7.6)%,(16.1 ± 10.9)%,(17.2 ± 11.5)%。③术后肝功能:两组患者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变化均不明显,治疗组术后第1,3天,ALT、AST、TB等指标较术前明显升高,至术后第7天下降(P > 0.05)。两组相比,术后第1天、第3天ALT、AST、TB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第7、1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性PVE联合TACE能够有效的控制和缩小肝转移癌,改善患者累积生存率,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肝转移癌安全有效的选择,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后行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生存的影响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1月确诊肝癌行根治性肝切除且术后行TACE治疗的92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将术后2个月内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病灶行预防性TACE者为预防组;按期随访直至复发再行TACE者为对照组,用Kaplan?蛳 Meier法比较两组生存差异,并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肝癌术后患者生存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92例患者中预防组为38例,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防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5.1%、56.8%、56.8%,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对照组分别为65.2%、43.4%、30.4%,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预防组和对照组累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1)。在单因素分析中门脉癌栓、肿瘤直径、腹水、凝血酶原时间及是否行预防性TACE是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中,是否行预防性TACE及肿瘤直径是显著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肝癌患者术后行预防性TACE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另外肿瘤直径也是显著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B、脂多糖(LPS)在布-加综合征(BCS)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部分结扎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构建BCS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n=20)、模型组(n=20)和假手术组(n=20),各组又分4亚组(1、3、6、12周组)。收集肝组织作免疫组织化学、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检测iNOS、PDGF- B和LPS表达。结果 模型组LPS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01)。模型组iNOS、PDGF- B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01);各亚组iNOS、PDGF- B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模型组iNOS与PDGF- B、LPS呈正相关;肝纤维化与LPS呈正相关,与PDGF- B呈负相关。结论 BCS病损与修复是一复杂过程,iNOS、PDGF- B和LPS可能分别在BCS病程不同阶段发挥侧重不同的作用,如何调节它们在纤维化中的平衡,也许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评价静脉化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NSCLC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联合组42例,行静脉化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43例,行单纯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血常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并发症、局部有效率及远期生存率差异。结果 联合组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为71.4%,明显高于对照组39.5%(P<0.05),联合组术后3个月鳞癌有效率为64.7%,腺癌有效率为76.0%;对照组静脉化疗后3个月鳞癌有效率为41.2%,腺癌有效率为38.5%。联合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4.7个月,对照组为7.6个月,联合组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9.2%、28.6%,对照组为34.6%、14.0%,联合组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503,P=0.019)。Ⅲb期联合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5.9个月,对照组为8.3个月,联合组1、2年累积生存率为68.0%、36.0%,对照组1、2年累积生存率为38.5%、15.4%,Ⅲb期联合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5.934,P=0.015)。Ⅳ期联合组中位生存期为8.6个月,对照组为6.3个月,联合组1、2年累积生存率为45.8%、17.6%,对照组1、2年累积生存率为22.1%、11.8%,Ⅳ期联合组2年累积生存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6,P=0.229)。联合组术后1个月CEA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常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化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中晚期NSCLC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AVS)的介入栓塞治疗疗效。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造影明确AVS的类型、程度后, 按不同方式进行堵瘘及肿瘤化疗栓塞治疗。再次造影评价瘘口封堵的疗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栓塞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62例患者中肝动脉-门静脉瘘44例,肝动-静脉瘘11例,肝动脉-门脉瘘合并肝动-静脉瘘4例,肝动脉-肺动脉瘘3例。53例患者1 ~ 2个月后DSA复查发现动静脉瘘消失18例,分流量明显减轻19例,稳定9例,进展7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栓塞材料和门静脉癌栓可影响肝动脉-门脉瘘介入栓塞的疗效,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癌栓是独立危险因素。采用PVA颗粒和碘油无水乙醇混悬液栓塞疗效优于明胶海绵。结论 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介入栓塞治疗应根据动静脉瘘的类型、程度等采用个体化治疗策略,栓塞材料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瘘的再通。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腔内射频消融(RFA)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行经皮胆道腔内RFA联合支架植入术,观察并发症、疗效及术后50 d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2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均行分段RFA,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均无胆道出血、胆管穿孔、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50 d月支架通畅。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新方法,是安全及有效的,但仍需有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7.
周春泽  侯昌龙  兰雷  汪鹏  吕维富 《工业加热》2017,(12):1083-1081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SHS)的成功率、通畅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采用PTA术治疗的16例SH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技术成功率并随访初级通畅时间和初级通畅率,分析影响技术成功率及通畅时间的因素。结果 静脉DSA显示16例患者共16处狭窄/闭塞,其中狭窄病变6例,闭塞病变10例。PTA治疗成功14例,其中1例球囊扩张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仍>50%,予植入支架,技术成功率为87.5%;失败2例,因导丝无法通过长段闭塞血管。14例随访3~24个月,中位通畅时间为10.5个月,3、6、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1.4%(10/14)、57.1%(8/14)、42.9%(6/14)。单因素分析发现闭塞长度、血管成形时所需球囊压力,是影响术后通畅时间的因素。结论 PTA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SHS安全有效,但远期通畅率仍需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凯纷)复合地佐辛对经皮肝癌微波消融(MWA)消融范围累及肝脏包膜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接受局麻下CT引导经皮穿刺肝癌MWA消融范围累及肝包膜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n=20)和B组(n=20),A组采用氟比洛芬酯(1 mg/kg)术中静脉麻醉镇痛复合地佐辛(0.1 mg/kg)术前肌注镇痛,B组单纯使用地佐辛(0.1 mg/kg)术前肌注。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以及氧饱和度;观察术中患者不良反应率;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 χ2检验等分析镇痛效果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灶大小及病灶距肝脏包膜的最近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脉氧饱和度以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诸生命体征变化趋势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5 min、20 min、2 h疼痛VAS经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满足球形条件(P>0.05),并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显示A、B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35,P<0.05),对A、B两组每个对应时间点患者的疼痛VAS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5 min,20 min疼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08、0.483,P>0.05),手术开始后2 h A组患者疼痛VAS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F=5.104,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可以安全有效地控制消融范围累及肝脏包膜的经皮肝癌MWA中的疼痛。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OS)在大鼠布-加综合征(BCS)肝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SD大鼠180只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模型组(n=80)和假手术组(n=80),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分别均分为1、3、6、12周亚组。对照组大鼠仅常规饲养;模型组于肝后段下腔静脉(IVC)部分结扎构建BCS动物模型;假手术组未结扎IVC,其它过程同模型组。收集大鼠肝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Masson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OS标志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肝纤维化相关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A表达。结果 模型组术后MDA值高于对照组,SOD值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周模型组MDA表达最高,SOD表达最低。模型组TGF- β1、PDGF- A和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P均<0.05),术后3周模型组TGF- β1、PDGF- A和mRNA表达最高。模型组TGF- β1、PDGF- A与MDA互为正相关,三者均与SOD负相关。模型组肝纤维化与MDA正相关,与SOD负相关。结论 OS贯穿于BCS整个病程,影响淤血性肝纤维化进展,也许是BCS治疗切入点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用三维DSA观察子宫动脉的开口位置、解剖形态及最佳投照角度,以提高子宫动脉的插管成功率。方法 对42例(84侧)成年女性子宫动脉进行前瞻性206°旋转DSA检查,对获取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分析子宫动脉的DSA表现,并观察子宫动脉的最佳显示角度。结果 所有84侧子宫动脉开口均能在三维DSA上清晰显示,其中58侧起源于髂内动脉前干,占69%;16侧起源于髂内动脉主干,占19.1%;8侧发自阴部内动脉,占9.5%;2侧起源于臀下动脉,占2.4%。子宫动脉开口在对侧斜位16.4° ~ 43.7°能够清楚显示,其中20.2%(17/84)在对侧斜位15° ~ 25°,54.8%(46/84)在对侧斜位25° ~ 35°,25%(21/84)在对侧斜位35° ~ 45°。子宫动脉开口和走行在对侧斜位25° ~ 35°投照时的显示效果明显优于对侧斜位15° ~ 25°和35° ~ 45°(P < 0.05)。结论 三维DSA能清晰显示子宫动脉开口位置及解剖形态,选用对侧斜位25° ~ 35°投照更有助于子宫动脉的显示和超选择性插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