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4篇
能源动力   2篇
冶金工业   8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马氏体型不锈钢进行了分类,依据各类钢的相变参数及特点,结合冶金生产的实践经验,制定了几组软化处理工艺规范,使其既能满足软化效果要求、易于操作,又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马氏体耐热钢1cr12Ni2MoWVNbN 化学成分以及热处理制度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满足不同使用要求的力学性能,应该选择不同的成分控制范围和热处理规范。  相似文献   
3.
晶间腐蚀性能是钻铤结构件用奥氏体无磁不锈钢的重要性能之一.采用不锈钢10%草酸浸蚀试验方法、不锈钢65%硝酸腐蚀试验方法以及不锈钢硫酸-硫酸铜试验方法对三种不同成分的Cr - Mn -N奥氏体不锈钢做了晶间腐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钢种在不同的腐蚀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耐晶间腐蚀性能,该材料按0.03%C、18.96% Cr、0.57%N的化学成分设计可以达到优良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各元素在50Mn18Cr4V钢中的作用,同时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该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同溶 时效处理的方法提高钢的性能,固溶温度选择(1100±10)℃,时效温度600~700℃,时效时间不低于6h.  相似文献   
5.
冶炼工艺对15—5PH钢质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真空感应、电渣重熔、真空自耗重熔和AOD工艺冶炼的一些特点,以及采用不同工艺冶炼对15-5PH钢质量的影响,同时,对进口料也进行了解剖分析.采用现行三种工艺冶炼15-5PH钢,质量完全可以达到美国进口料的实物水平.通过对比分析认为,采用电炉 AOD 真空自耗工艺冶炼,在保持优良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应用于航空工业的不锈钢品种较多,主要钢种可按用途分为两类:飞机发动机用耐热不锈钢和飞机机体用高强度不锈钢。钢种的来源有纳入国军标的成熟钢种;随引进发达国家机种及技术的优良品种;还有国内冶金、航空系统参考国际先进技术自行研制的创新产品。随着新机种的研发,更多优良的钢种和冶炼工艺将逐步创新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7.
姚长贵  董学东 《特殊钢》1998,19(4):53-54
硅锰铬钼钒系中碳低台金钢,是国内外超高强度钢中有代表性的钢种,用于航天、航空、高压容器等重要的结构部件。冶炼多采用真空感应炉炼制电极转真空自耗炉重熔成锭双联工艺生产。下面简要叙述30CrMnSiMoV钢真空自耗重熔工艺试验和冶金质量。1工艺试验及质量分析中碳低合金钢Φ660mm自耗锭冶炼工艺,最早在引进德国的真空设备试车后,参照有关资料制定:平均熔速为500~550kg/h、二台阶大电流充填。这种工艺,反映在锻材上的缺点,一是偏析严重.点偏与枝晶偏析并存,偶有同、异金属夹杂产生.致使低倍检测不合格、力学性能较低(后经降…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进气谐振分析方法分析了汽油机产生进气反喷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反喷的技术措施,并在一台二缸汽油机上进行了实际调试,大幅度地减少了该机存在的进气反喷,使该发动机在3000rpm 负荷特性上的最低油耗率由反喷时的265g/PS·h 减少到216g/PS·h,并大大提高了两缸功率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9.
新型高强度不锈钢属于马氏体时效硬化不锈钢,该钢采用二次硬化机理设计成分,添加多种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添加高量Co细化M2X相,在合适的温度回火下,不仅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而且还有高的塑性与韧性,在航天航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新型高强度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摸索出适合的热处理制度,保证钢获得强度与韧性的良好配合,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使用该钢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汽轮机叶片钢国产化过程中,为了保证材料性能,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热处理制度,所以针对热处理中回火温度对各项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的合适淬火温度为1000℃,在550~650℃温度区间每隔20℃回火,研究温度对强度、面缩率、硬度、冲击功的影响;在回火温度为580℃,组织无明显的δ-铁素体存在,且满足材料性能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