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3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针对目前汽车电喷系统传感器检测系统只侧重整体检测或者只针对某种传感器的现状,设计了一款以ARM9处理器和单片机为核心的汽车电喷系统传感器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ARM9处理器LPC3250的LCD触摸显示屏控制器、USB接口及存储器接口,借助AT89C5131单片机对USB接口的控制和AT89C2051单片机选择检测通道、预处理传感器信号,实现汽车电喷系统各种传感器的在线检测及检测结果的显示。  相似文献   
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巫尚荣 《广西轻工业》2010,26(1):100-102
为了突出高职的职业教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改革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方式,对课程进行了整体和单元设计,采用了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一体化教学突出了岗位能力训练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教观念。实践表明,一体化教学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综合素质和团队精神,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突出高职的职业教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针对高职"汽车发动机"课程设计了递进式教学方法,即先从感性认识开始,再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后综合知识运用,逐步进阶到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和拓展。实践证明,所设计的递进式教学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后续学习发展的能力,达到了高职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1+X”证书是探索实现学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的制度,用于指导职业教育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然而“1+X”证书试点实施以来,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人才供需不匹配,“1+X”证书中的“X”与“1”融入深度不够,“三教”改革不力,“赛、教”脱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汽车专业领域为例,提出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打造汽车专业“岗、证、教、赛”四位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通过调研分析企业工作岗位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梳理企业的岗位层次、岗位群、岗位典型任务,以及岗位的所需的相关证书,对标“1+X”证书。整理专业课程,将“1+X”证书模块内容分散融入到具体的专业课程中,实现课证融通。实施“三教”改革,引“赛”进入日常教学活动等方法措施。实现了各项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岗”定“证”,让“证”入“教”;“三教”改革中,教师队伍“双师型”化,教材“立体化”,教法“多样化”;“教、赛”融通一体化,职业技能竞赛“普遍化”;学生持“证”上“岗”,学生能力“综合化”等。总之,该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既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也促进学生的个人职业可持续发展,达到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突出高职的职业教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针对高职"汽车发动机"课程设计了递进式教学方法,即先从感性认识开始,再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后综合知识运用,逐步进阶到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和拓展。实践证明,所设计的递进式教学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后续学习发展的能力,达到了高职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电控柴油机喷油系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的原因及优点,介绍了电控柴油机喷油系故障诊断类型及方法,综述了电控柴油机喷油系故障诊断技术在系统模型、软硬件及多功能开发、诊断理论、仿真及实验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电控柴油机喷油系故障诊断技术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针对全工况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研究;应用现代控制技术进一步提高诊断性能,减少有害排放;关键部件的研究;多功能软硬件开发。  相似文献   
7.
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特色教育目标的体现,高职院校汽车类相关专业应以培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采取改革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制定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计划和实施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等一系列具有高职特色教育的改革措施,真正实现高职的教、学、做一体化特色的教学环节,培养企业急需、适用的汽车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