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4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江苏省68个城市的地价空间分布,发现城市体系地价具有分形特征,并提出若干分形模型:以区域中心的某个城市为圆心,用半径范围内城市面积的和为自变量对地价属性进行分形维数测度;以地价特征排序后的城市面积和作为自变量对地价属性进行分形维数测度.采用软件SPSS为统计分析工具,进行分形特征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自变量为半径范围内的城市面积和的分形特征显著且有效,一定区域范围内城市地价的空间变化与分形维数服从一定的关联关系.此外,发现以地价特征排序后的城市面积和为自变量的分形维数反映不同区域城市地价的等级体系差异.  相似文献   
2.
暂堵转向压裂技术是提高干热岩采热能力的最具潜力技术之一,现有的针对暂堵剂在裂缝内运移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模型相对简化,难以对暂堵剂在裂隙内复杂流动过程进行精准的刻画,无法捕捉颗粒在裂隙内的真实运动及其相互作用。为了准确捕捉暂堵剂在干热岩人工裂隙内的运移规律及颗粒间相互作用机理,本文对裂隙内的颗粒运动和流体流动采用基于欧拉—拉格朗日的描述方法,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与离散元(DEM)双向耦合的计算方法,建立了颗粒型暂堵剂在人工裂隙内运移过程的CFD-DEM耦合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影响干热岩人工裂隙中暂堵剂运移规律的主要因素包括:携带液黏度、暂堵剂质量浓度、携带液流动状态和颗粒间摩擦系数等,其中颗粒间摩擦系数对裂隙内颗粒间相互作用力影响相对较小,颗粒间因摩擦产生的作用力相对较小,难以克服流体流动对颗粒速度的影响。携带液黏度由0.03 mPa·s提升至120 mPa·s的过程中,暂堵剂在缝内的平均运动速度降低超过77%,随黏度增大,暂堵剂颗粒在裂缝内运动速度增幅逐渐降低,出口处颗粒速度及携带液流量明显减小;随暂堵剂质量浓度增大,颗粒间相互作用力不断增大,暂堵剂运动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后,...  相似文献   
3.
4.
精炼工艺对茶油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茶油精炼工艺各个过程中茶油脂肪酸的组成和变化及茶油精炼过程中副产物游离脂肪酸的组成.结果显示,精炼工艺各步骤参数对茶油脂肪酸有重要影响,加工工艺不同,茶油的脂肪酸组成也有一定的变化.相比压榨荼油,茶粕浸出茶油的脂肪酸组成较压榨茶油成分复杂,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副产品主要成分为游离脂肪酸,其脂肪酸组成与茶油的脂肪酸组成相似,但副产物游离脂肪酸中9t/11t 18:1含量却明显增加,高达4.132%,显著高于茶油的0.342%.  相似文献   
5.
煤炭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能源支持,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模式对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确保社会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我国东部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所面临的共性难题,并以徐州贾汪区转型探索经历为例,总结城市转型的"徐州贾汪区模式",主要包括放大正向外部效应、长期坚持矿地融合、大力建设矿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三条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城市转型发展的共性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系统性难题,必须引入系统性思维。我国东部矿区普遍人口密集,农业发达、沉陷积水是最主要的共性特征,煤炭开采产生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基本相同,转型发展模式值得互鉴。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一般煤层气开采项目而言,CCUS煤层气开采项目经济环境效益显著,但投资风险大,本文利用现金流量法对案例项目进行了经济评价和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CCUS煤层气开发项目尚不能达到煤层气行业的基准盈利要求,经济上难以实行。项目内部收益率对CO2捕集成本、产气量、煤层气销售价格等因素较为敏感。提高该类项目经济可行性,需要一项甚至多项敏感性因素的组合调整,推动CCUS煤层气项目实施需要相关技术研发和鼓励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高潜水位矿区耕地质量演变规律研究--以徐州矿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徐州大黄山矿区耕地质量为例,通过对历年监测点数据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的分析,揭示高潜水矿区耕地质量在采矿业和农业交替扰动下的变化特征和驱动力,为合理选择复垦方式和利用方式以保证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矿区耕地在利用-破坏-复垦-再利用过程中,其质量总体经历了下降-恢复-提高的变化,其中土壤肥力指标变化速度较快但不同指标变化不平衡;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变化则缓慢,有的甚至不可逆;耕地排灌条件改善明显,水资源数量保证率提高而水资源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1 问题与对策 鉴于当前某些设计人员质量意识淡薄、设计质量水平不断下降;技术管理力度不够,对设计成品良莠不分,设计质量评定奉行中庸之道、评定等级“以良为纲”。致使设计质量与奖金发放严重脱节,形成按产值拿奖金吃质量大锅饭的不正常局面,从而诱发设计人员只重视设计产值,不重视设计质量;只赶时效,不顾工效;只想出图,不愿后期服务的不良设计走向。若长此  相似文献   
9.
以徐州九里矿区为研究区,选取典型煤炭开采沉陷盆地,通过设计沉陷盆地土壤有机碳库采样方案、实验室土壤有机碳含量测定、构建沉陷盆地土壤有机碳库储量模型以及煤炭开采沉陷前后沉陷盆地内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变化的分析,研究了煤炭开采对农田土壤碳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煤炭开采沉陷未扰动状况下,沉陷盆地各坡面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均与对照区土壤的有机碳密度相同,煤炭开采沉陷后沉陷盆地各沉陷坡面区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沉陷深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煤炭开采沉陷前沉陷盆地所在区域内土壤碳库有机碳储量是560.4 t,开采沉陷扰动后沉陷盆地内土壤碳库有机碳储量为530.9 t,比沉陷扰动前减少了5.3%,由此可知,煤炭开采对农田土壤碳储量影响为失碳(碳源)效应。  相似文献   
10.
杨永均  张绍良  侯湖平  陈浮 《煤炭学报》2019,44(10):3174-3184
实现近零生态损害的资源开采、国土空间生态的系统修复,恢复力是关键。尽管一些研究直接或者间接地指出了恢复力的重要性,但目前对矿山土地生态系统恢复力机制的理论认识还很缺乏。构建了一个矿山土地生态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来揭示恢复力在矿山土地生态系统中的动力学表现和基本性质,以期为矿山区域国土空间的系统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恢复力是矿山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是指在有限强度的扰动后,系统具有回复到平衡点、保持原状态和定性结构的能力;②恢复力产生的原因是系统具有复杂结构,且是自组织的,在面临扰动时表现出自维持能力;③参数变量是决定恢复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其阈值空间是测度恢复力的直接指标;④恢复力具有可塑性,调控恢复力的基本途径是恢复力强化和克服,关键技术是对参数变量及其阈值、状态-参数变量间关系进行调控。矿山土地生态系统恢复力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动力学属性,该属性为采矿前土地生态影响评估、采矿中土地生态系统状态维持、采矿后土地生态系统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依据。恢复力可以作为系统保护和修复的核心准则,恢复力思维则是指导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核心理论之一。未来需要加强对恢复力测度、调控和建设方法的研究,并在与采矿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具体工程中大力推进恢复力机制的技术应用和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