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5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光强的衰减与鱼腥藻7120细胞浓度和光程的关系,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光强基于细胞密度和光路长度衰减的关联式,为预测培养过程中的光强变化和调控提供了依据. 同时,在15 L气升式反应器中,研究了恒定光强和渐变光强下藻细胞的生长情况,探讨了光强变化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对培养过程中细胞倍增时间作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光强在藻细胞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于微藻培养的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基于微藻光自养培养特性 ,构建了具有较大面积体积比的 15 L内外光源相结合的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 ,考察了两种不同形态藻细胞培养体系中 ,光强随细胞浓度及光程距离衰减的规律 ,得到了描述光衰减的数学关系式 ,即在鱼腥藻 712 0培养体系中为 I=I0 exp[- (0 .0 131+0 .987OD750 )·L],在聚球藻 70 0 2培养体系中为 I=I0 exp[- (- 0 .0 2 39+0 .0 777OD750 )·L],并据此对培养过程中光强沿反应器径向的动态分布情况进行了估算。在该反应器中进行了鱼腥藻 712 0和聚球藻 70 0 2两种蓝藻的光自养培养 ,藻细胞培养终密度分别达到 1.5 3g/ L和 3.4g/ L ,体积产率分别为 0 .31g L-1d-1和 0 .5 7g L-1d-1,说明该反应器适合于微藻的高密度培养  相似文献   
3.
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得转基因鱼腥藻7120-G-CSF中G-CSF蛋白最大表达量为总可溶性蛋白的0.1006%.对转基因蓝藻的生长曲线、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放氧量测定结果表明,rhG-CSF基因转化蓝藻后,对蓝藻前中期的生长影响不大,但20d后生长速度下降,这时外源蛋白表达也达到最大值.另外对外加碳源和氮源对转基因藻生长影响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以鱼腥藻7120为对象,考察了碳源浓度和种类、氮源浓度和种类、光强及NaCl浓度对鱼腥藻7120异形胞发育及发生频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NaNO3和NH4Cl都会抑制异形胞的分化,NaNO3对异形胞的抑制可以通过提高CO2浓度而解除,但NH4Cl的抑制作用是彻底的;而添加NaHCO3却不能在NO3-存在时诱导鱼腥藻产生异形胞;提高光强和NaCl浓度能够增加异形胞的比例. 证明了胞内碳氮比例的升高是异形胞分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磷浓度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2培养基,NaNO3和NaH2PO4分别为氮源和磷源,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磷源(NaNO3:30、60、150、750、1275、3000mg/L,NaH2PO4:4.4、8.8、22、44、88、176mg/L)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MACC/D23)生长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浓度对其相对生长率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750mg/LNaNO3浓度组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22mg/LNail2PO4浓度组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88mg/L和176mg/LNail2PO4浓度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其最高细胞密度和相对生长率在NaNO3质量浓度为30-750mg/L时,随氮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均在NaNO3质量浓度为750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60×10^6mL^-1和0.608d^-1,而当NaNO3质量浓度大于750mg/L时,最高细胞密度和相对生长率随氮浓度的进一步升高而降低.当NaH2PO4质量浓度在4.4~8.8mg/L之间,最高细胞密度随磷浓度升高而升高,在8.8mg/L时达到最大值,为2.69×10^6mL^-1;当Nah2PO4质量浓度在4.4—22mg/L之间,相对生长率随磷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2mg/L时达到最大值.为0.568d^-1.之后随磷浓度的进一步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康瑞娟  施定基 《化工冶金》2000,21(4):384-388
研究了光强的衰减与鱼腥藻7120细胞浓度和光程的关系,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光强基于细胞密度和光路长度衰诂的关联式,为预测培养过程中的光强变化和调控提供了依据。同时,在15L气升式反应器中,研究了恒定光强下藻细胞的生长情况,探讨了光强变化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对培养过程中细胞倍增时间作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光强在藻细胞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野生型和转基因型蓝藻进行了混合营养培养研究,这种具异型胞丝状体蓝藻被转入并表达了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加入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3种外源有机物,结果表明都促进了两种蓝藻细胞的生长和增加了生物量,其中葡萄糖是最适合的外源有机物;用16mmol/L、26mmol/L和36mmol/L 3种不同终浓度的蔗糖进行混合培养,结果3种浓度下都能促进两种蓝藻的生长和增加生物量,其中26mmol/L的蔗糖为最适的终浓度.  相似文献   
8.
选择二种微藻分别在30%重水和普通水培养液中培养,测定其生长、荧光动力学和低温荧光发射光谱的变化。生长数据结果表明,卵形藻和斜生栅藻在重水中活性增加,生长得到促进,荧光动力学数据与生长数据一致低温荧光发射光谱数据表明,30%重水抑制光系统I的活性比光系统Ⅱ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海洋微藻中的蓝藻毒素及活性肽种类,在分析国内外海洋活性物质及新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海洋天然产物药用研究中应采取的可行性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满江红鱼腥藻中氘的生物学同位素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重水0%、10%、30%、60%、90%的BG-11培养基培养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azollae)并测定不同生长时间的光合活性、呼吸活性、固氮酶活性以及生长曲线,同时测定了室温吸收光谱及低温荧光光谱,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细胞形态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重水使指数生长期后延,显著抑制光合活性、呼吸活性和固氮酶活性;随着重水含量的增加,藻胆素和类胡萝卜素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光系统Ⅰ与光系统Ⅱ的相对荧光强度F_(733)/F_(695)变小,光合作用光能分配趋向于光系统Ⅱ。根据净光合最大值和固氮酶最大值讨论了氘的同位素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