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能源动力   2篇
无线电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前6 GHz以下频段已经相当拥挤,低速移动环境下高速率无线通信的需求却日益增长。为了缓解上述问题,设计了基于MIMO-OFDM的高频段Gbit/s通信系统。简要描述了系统的基本结构,并介绍了同步、信道估计和多天线检测等物理层关键算法。在FPGA硬件平台上实现了所设计的高频段Gbit/s通信系统,并在室内环境下对系统的传输带宽、传输速率等参数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搭建的硬件平台基本符合系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传感器节点的功耗,应尽可能地让传感器节点在没有业务需求时进入休眠状态。由于传感器节点进入休眠状态后只有RTC时钟模块在运行,且RTC模块内部晶体振荡器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造成RTC时钟精度不高进而可能会导致传感器节点不能准确地在预设的时间被自动唤醒,无法完成与汇聚节点的通信业务。为此,提出一种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汇聚节点的本地时钟和传感器节点的RTC时钟同步校准方法,该方法摒弃了以往直接对传感器节点内部RTC模块的晶体振荡器进行温度参数补偿的做法,并由传感器节点根据汇聚节点的本地时钟来调整自己的RTC时钟,以便传感器节点和汇聚节点的时钟动态地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最先进的商用飞机上,基于IEEE 802.11b/g协议的航站楼无线局域网系统为停机位处高速无线数据传输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然而,IEEE 802.11b/g协议并不被设计具有抗干扰性能,当前停机位无线通信(指airport gate link)系统受到机场强干扰影响只能提供较低的无线传输速率。提供了一个基于IEEE802.11g协议的自适应波束成形技术来提高当前航站楼无线局域网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抑制干扰并有效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5G非授权频段通信(NR-U)场景,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低时延随机接入机制。该机制分别在随机接入回复窗口(RARW)与竞争窗口中加入了信道空闲计时器,来减少UE因在非授权频段进行竞争接入所引起的时延;此外该机制还加入了请求发送/允许发送机制,来解决隐藏节点对随机接入过程的影响。该机制可降低传统机制中由于未考虑非授权频段特性及隐藏节点问题所引起的随机接入时延问题。该文首先对NR-U场景中的传统随机接入机制进行分析并进行问题定位;其次,提出新型随机接入机制的网络实体交互流程,建立新型机制与传统机制中的网络实体交互时序模型;最后以数学推导和仿真的方法对新型机制与传统机制进行对比评估,相关结果显示出新型机制在平均耗时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分布式电源普及率越来越高,提高风电、光伏等分布式电源的电能利用率极为重要,现有研究大多通过单一微网内部的优化调度,提高风光消纳率,但单一微网调节程度有限。对此,基于博弈论的思想,对含有多个微网的电力系统进行调度优化,即先在微网内部进行电能的初步调节,然后进行微网的等效优化,再将等效后的微网进行非合作博弈。通过两次调度,充分利用微网间的互补优势,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最后,通过建立多微网模型,利用实例证明了所提优化调度方案可有效提高多微网系统的风光消纳率。  相似文献   
6.
首先根据IEEE 802.11p协议建立了一个系统仿真模型,其次具体描述了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包括OFDM系统参数带宽速率选择、导频子载波设计、同步与估计算法设计等,通过系统仿真模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调研和改进信道估计算法,以适应移动场景下的不利因素。在FPGA平台上进行了具体的实现,评估硬件平台下的处理速度、容量及处理性能。最后,在实际车路场景下演示移动车辆通过原型系统对路灯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用能效率和发展低碳电力,采用综合能源系统(IES)模式耦合电力网络和天然气网络,通过电转气(P2G)技术形成电—气—电能量闭环流动,提升电力与天然气网络间的强耦合性和IES整体供能稳定性。兼顾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性与低碳性,引入碳排放机制构建IES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详细阐述了IES模型架构、电转气技术、碳排放交易机制等基本理论,并对天然气网络进行建模,然后采用多场景法考虑风电出力波动,以经济成本和碳交易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综合能源系统新型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调度方案,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