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研究液化条件对多孔介质中CO2水合物生成过程的影响机制及其规律,在初始压力为3.9、4.2、4.5、4.8和5.1 MPa,温度为273.5、274.5和275.5 K条件下研究粒径为700μm的石英砂介质中CO2水合物的生成过程。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随着初始压力的增加,多孔介质中CO2水合物的生成速率逐渐增大;当压力低于液化压力时,随着初始压力的增加,CO2水合物的生成速率逐渐增大,且温度越高,水合物生成速率增加的趋势越明显;当CO2气体压力达到液化压力时,随着初始压力的不断升高,CO2水合物的生成速率明显增大;多孔介质中CO2水合物的最大生成速率达到了9.297×10-3 mol·s-1。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液化可有效强化多孔介质中CO2水合物的生成过程,提高CO2水合物的生成速率。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未来能源,目前阻碍水合物商业化开发的表观原因是产气量不达标,因此有必要从水合物开采方法角度思考如何增产,其中储层改造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系统梳理了水合物储层改造理论和技术基础上,将其储层改造领域分为水力压裂、近井改造和化学改造3个方向,总结了3个方向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水力压裂方面进展较快,其成果验证了水合物沉积物的可压性,揭示了水合物沉积物与岩石拉伸破坏相似的压裂机理,发现裂缝在围压作用下闭合后仍具有增渗效果并有利于二次张开,分析了地应力、压裂液对水合物沉积物压裂特性的影响,构建了压裂过程数值模型,阐释了人工裂缝改善水合物储层降压和注热效果的机制,明确了人工裂缝高渗通道对产气速率等关键生产指标的提升作用;(2)近井改造方面,揭示了高压水射流冲蚀水合物沉积物的机制和规律,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水射流割缝、井周注浆柱、分层劈裂注浆均可有效提升生产性能,但研究尚处于构建产气模型评估改造效果阶段,还需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3)化学改造方面,探索了二氧化碳水合物改造盖层和甲醇吞吐对水合物...  相似文献   
3.
多负荷水平下的配电网无功优化规划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目前多负荷水平无功优化方法计算相对复杂,实用难度较大等不足,提出了结合免疫算法和最优覆盖理论的配网无功优化规划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的免疫算法,在最大负荷水平下获得无功最优补偿点和总补偿容量;运用聚类分析思想处理历史负荷数据,简化和统一数据量;根据最优覆盖原理,考虑折算生成各补偿点的无功需求概率分布曲线,以降损和提高电容利用率为目标,最终实现各补偿点的电容分组配置。实际配网应用中的良好效果,充分验证了所提方法计算便捷,配置实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配网设备年度更替决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设备更替决策方法没有充分反映配电网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特点,提出了结合供电可靠性和设备经济性的配网设备年度更替决策方法。该方法由全网设备的更替需要决策和单台设备的更替方案决策两部分组成:以保证配网可靠供电为目标,运用可能更替百分比指标确定全网需要更替的设备;考虑更替对设备性能的改善,运用设备更替益本比指标确定单台设备的更替方案。所提方法在上海市四平社区的成功运用,为其配网设备年度更替计划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应用雅可比矩阵最小特征值的右特征向量强相关和系统网损灵敏度的方法对系统的节点排序,选择无功补偿的最佳节点。提出了应用免疫算法的多目标无功补偿规划的算法求取节点的最优补偿容量。通过对IEEE 30节点系统计算并与其他算法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该优化规划的算法能有效地降低网损、提高系统电压稳定裕度。  相似文献   
6.
配电网经济性综合评估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最大收益计算使配电网经济与技术参数相结合,制定了评价配电网技术投资效益的指标,建立了配电网经济性综合评估体系。该体系由财务效益评估、技术经济效益评估、不确定性分析和综合评估4部分构成,考虑了配电网的技术特点,综合主观和客观因素实现了对配电网科学而全面的经济性评价。同时给出了评估的流程和基于熵权的配电网经济性综合评估方法。实例分析结果验证了该体系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