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8篇
能源动力   1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内支架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前列腺增生引起排尿困难的老年患者进行前列腺内支架植入术。结果32例患者前列腺内支架均一次植入成功,术后立即自行排尿,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32例患者术后随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5.50±5.51)ml/s降至术后(6.51±3.87)ml/s(P<0.01),最大尿流率从术前(1.55±3.64)ml/s增至术后(14.21±3.15)ml/s(P<0.01)。结论前列腺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其疗效迅速、可靠、创伤小,尤其对治疗高龄、高危且不适宜手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125I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125I粒子植入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CYFRA21- 1)的动态水平。方法 对2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进展期NSCLC患者施行CT引导下植入125I 放射性粒子,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后的患者血清CEA和CYFRA21- 1水平。结果 治疗后随访1~37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2.0%、30.8%、6.2%。中位局部控制时间为15.5个月,1年、2年的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8.0%、20.3%。125I 粒子植入后1、3个月,患者血清中CEA和CYFRA21- 1水平与植入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CEA降低组死亡率53.9%,升高组死亡率86.7%(P=0.055);治疗后CYFRA21- 1降低组死亡率36.4%,升高组死亡率94.1%(P=0.001)。结论 CT引导下植入125I 放射性粒子治疗进展期NSCLC,临床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介入治疗方法;且能有效降低CEA和CYFRA21- 1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监测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在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肿瘤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125)I粒子植入的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剂量率分布.~(125)I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为80~130 Gy.粒子活度0.5~0.8 mCi/颗,中位植入粒子48颗(25~95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粒子质量验证.观察全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肿瘤疗效评估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随访2~28个月,平均术后3~7 d疼痛明显缓解.术后2个月CT随访,肿瘤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无变化(NC)3例,进展(PD)2例,CR+PR为75%.全组中位生存期18.8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25%.2例死于肿瘤恶化,3例死于全身广泛转移.全组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尿频、尿痛、血尿、直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复发性直肠癌,近期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姑息止痛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经皮透视引导下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探讨影像导引下置管的技术操作及其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 - 2010年6月在我院实施透视引导下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eldinger技术造痿,成功置入饲养管。分析手术指征,操作过程,技术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和饲养管留置时间。结果 经皮透视引导下实施胃造瘘术30例,其中神经系统疾病13例,反复发作性吸入性肺炎6例,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胃食管反流3例,胃大部切除术2例,食管纵隔瘘1例及食管癌5例。经皮透视引导下实施胃空肠造瘘术10例, 其中球麻痹3例, 恶性十二指肠梗阻4例及外科胃造口术后并发症3例。所有患者均使用2个锚型固定器。技术成功率100%。未发生术中置管相关并发症及术后严重并发症,轻微并发症发生率10%,包括局部软组织感染1例,穿刺部位疼痛1例,胃造瘘管移位1例及胃空肠造瘘管阻塞1例。在随访过程中未出现胃食管反流或吸入性肺炎加重等异常。饲养管留置时间是115 ~ 585 d (平均150 d)。结论 经皮透视引导下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是安全,简单,有效的微创治疗,适用于肠内营养支持和胃肠减压。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术治疗肾细胞癌的初步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经穿刺病理证实的4例无手术适应证的肾细胞癌患者的5个病灶,经术前评估后,在全身麻醉下行IRE消融治疗。术后采用2000年新修订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并观察并发症。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病灶大小0.9~40.8 cm3,平均(16.84±16.45) cm3,消融时间42~88 min,平均(76.40±19.40) min,消融6~8次,平均(7.0±0.7)次,总脉冲数750~2 240次,平均(1 706.0±587.8)次。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即刻及1、3个月行增强CT和/或增强MR复查,病灶消融区均呈低密度/低信号改变,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区,肿瘤周围组织形态、密度(信号)未见异常。术后3个月复查评价疗效,5个病灶均完全缓解。结论 CT引导下经皮IRE消融术治疗肾癌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显著,是临床上无手术适应证肾癌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肺恶性肿瘤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肺恶性肿瘤患者的31个瘤体进行CT引导下RFA治疗,对其中14个瘤体进行2次以上重复消融。术前常规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检查获取病理学诊断,10例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癌5例,腺癌4例,未分化癌1例,转移性肺癌11例。瘤体直径<5cm的肿瘤25个(15例),5~8cm的肿瘤6个(6例)。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后行增强CT检查评价肿瘤疗效。结果31个肿瘤均顺利完成RFA治疗。肿瘤疗效评估显示:CR5个,PR17个,NC5个,PD4个,总有效率(CR+PR)为71.0%。术中并发少量气胸8例,液气胸1例。13例术后见暗红色痰,6例术后疼痛,13例术后轻度发热。全部患者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5~7d。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肺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对2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静脉麻醉下行CT引导下RFA治疗骨肿瘤,采用简明疼痛调查表(BPI)观察术后24h,3、6个月疼痛评分。结果全组20例治疗后随访6个月全部存活,术前20例患者平均每日最强疼痛评分为8.1分(范围6~10)。RFA术后24h,1、3和6个月治疗后平均最强疼痛评分分别减低为6.1、4.6、3.3和3.0分(P<0.001)。治疗前每日平均疼痛评分为6.3分,RFA术后24h,1、3和6个月平均疼痛评分分别减低为4.0、2.3、2.1和1.9分(P<0.01)。RFA术后所有患者KPS积分都有所提高,随访患者骨肿瘤CT值有下降。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随访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1例椎板破坏患者RFA术后有下部肢体感觉减退,给予泼尼松注射后,48h内下部肢体感觉恢复。结论CT引导下RFA治疗骨肿瘤,近期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新颖、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16例无法手术或放疗的MESCC患者,在CT引导下行病灶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根据肿瘤大小植入粒子数6~45颗,粒子活度0.50~0.80 mCi,肿瘤匹配周缘剂量(MPD)为80~140 Gy。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卡氏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身体功能状态。结果 16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治疗前(4.2±2.1)分下降至治疗后1个月(2.1±1.3)分,卡氏评分由治疗前(66.25±16.28)分提高至治疗后3个月时的(74.69±17.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保留率和恢复率分别为81.3%和50.0%。治疗后随访1~20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MESCC可缩小肿瘤体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是一种可选择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肺癌在临床上正得到日趋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具有操作方便,并发症轻,患者痛苦少等特点.本文对其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并发症及其处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技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4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作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胰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植入的~(125)I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剂量分布率,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肿瘤内,采用~(125)I粒子活度为0.5~0.8 mCi/颗,相隔1.0 cm植入,避开血管和胰管等周围重要脏器.放射性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60~140 Gy.中位植入粒子36颗(18~68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粒子质量验证.术后1周10例患者给予吉西他滨和5-Fu动脉灌注化疗,3~4个疗程.结果 全组肿瘤平均直径为4.9 cm.治疗后随访2~28个月,术后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Karnofsky评分显著提高(P<0.05).平均术后2~5 d疼痛开始缓解.术后2个月CT随访,肿瘤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NC)14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57.5%.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2个月.Ⅱ、Ⅲ、Ⅳ期粒子植入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7、10.9及7.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88%、62%和70%、41%、0.其中5例合并肝转移患者,则同时行动脉栓塞治疗.3例患者术后随访发现4颗粒子迁移到肝脏内.在随访过程中未见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胰瘘及放射性肠炎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近期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的微创治疗方法,粒子治疗后联合化疗药物动脉灌注治疗,有望提高疗效,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