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良杰 《建筑知识》2014,(6):272-272,277
国内各项工程建设如火如茶的进行,建筑企业之间相互竞争也将向着越来越激烈的方向发展。而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就需要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保障建筑质量,尽可能缩短施工期限,降低建筑成本。而若想做好这些方面工作,建筑企业就需要加大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力度,对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与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影响施工质量因素的出现几率,杜绝发生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2.
云锡公司第一冶炼厂,是综合性有色金属冶炼厂,以生产锡为主,并回收伴生的铅、铜、铟、砷等有价会属。本厂主要产品有精锡、焊锡条,并附产锡基合金,锡酸钠,氯化亚锡,粗铅,精铟,白砒、硫酸铜,盐酸,液碱等。近二十多年来,本厂生产的精锡质量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用户称赞,1979年被评为国  相似文献   
3.
以杭州地铁7号线一工区奥体站—建设四路站区间盾构隧道为工程实例,研究盾构管片在不同时段的破损原因及控制技术。研究表明,管片在生产、施工、运营过程破损是由综合性原因造成的,管片的修补取决于材料性能的优劣、修补质量的好坏、采用工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云南锡业公司第一冶炼厂为了适应产品结构的改革和满足市场用户的需求,一九八一年试制成功了质量要求高、经济效益好的商品级特零号精锡(含锡大于99.99%)一般称‘4×9’精锡。其生产方法是沿用生产特一号精锡(含锡大于99.95%)的工艺和设备。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云南钖业公司第一冶炼厂为了适应产品结构的改革和满足市场用户的需求,一九八一年试制成功了质量高的特零号精钖(含钖大于99.99%),即“四九”精钖。其生产沿用生产特一号精钖(含钖大于99.95%)的工艺和设备。用机械结晶分离法产出的含钖64~70%、含铅28~34%的粗焊钖作可溶性阳极,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脚手架主要是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占主体,但随着建筑结构形式的不断变化,新型脚手架的研制、开发与推广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试验检测了新型盘扣式脚手架与传统脚手架在样品外观质量、尺寸、主要构配件的力学性能等指标,从而得出新旧脚手架产品性能的对比,以及新型脚手架的极限承载力数据和破坏形式。  相似文献   
7.
以西安武隆航天酒店项目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为背景,提出大体积混凝土冬期施工的动态养护技术,并通过现场监测对其养护温度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养护初期,混凝土中层温度较高,随着混凝土表面热交换的进行,降温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下层温度高,上层温度低的温度梯度;混凝土温度到达峰值的时间主要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41~47h,峰值温度可达72. 9℃;由于养护初期混凝土与环境会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此时降温区间的混凝土降温速率较快;当环境气温突变时,各测点上层温度曲线的波动明显,混凝土表面温度受大气环境影响显著。动态养护技术可以较好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防止早期开裂。  相似文献   
8.
以典型工程为背景,开展了交叉预应力锚索加固损伤支护桩的现场试验研究,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对交叉预应力锚索加固湿陷性黄土深基坑损伤支护桩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支护桩的桩顶侧移、竖向位移和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交叉预应力锚索加固损伤支护桩,可有效增加桩体的稳定性,减少基坑开挖或盾构...  相似文献   
9.
鱼泉地下河示踪试验及回收强度法管道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鱼泉为乌江流域的一个复杂岩溶地下河系统。2014年6月示踪试验结果表明,投放点w2地下水向东南鱼泉地下河径流排泄w1,与西侧天生三桥峡谷w3泉没有水力联系;并说明重庆地区普遍存在的嘉陵江组地层底部泥岩、泥质灰岩在鱼泉地下河区域不具隔水性。本文进一步给出了回收强度定义、生成了回收强度动态曲线,利用回收强度动态曲线分析得出鱼泉地下河系统有3条分支管道,比采用浓度曲线分析方法多1条支道;最后计算得出投放点流量到3条支道的分流系数分别为42.15%、32.40%、25.45%,3条通道峰值的流速分别为94.90m/h、123.46m/h和157.17m/h。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科普的角度出发,解释了地貌形成是地球内力、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分别介绍内力与外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与关系,并对各种形成可能产生的地貌变化进行了说明,对较为奇特的地貌形成过程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