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6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了测抽油泵静态漏失量实验装置,针对常规抽油泵与斜井泵进行泵筒与柱塞环隙、游动阀阀球与阀座、固定阀阀球与阀座漏失量的测量,并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抽油泵静态漏失的主要部位以及温度对漏失量的影响,为生产实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螺杆泵采油系统处于最优工作状态,改善螺杆泵采油系统的配套工艺技术,本文在理论上详细地介绍了螺杆泵的优化设计以及螺杆泵的优选,并在实践上用计算机编程实现了螺杆泵采油系统的优化设计,使泵的工作点最大限度地趋近系统效率最高点。螺杆泵采油的优化设计不但可提高整个系统的系统效率,而且可使螺杆泵与采油井之间达到合理匹配,有利于提高油井产能延长油井的免修期。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校油气储运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缺陷,对油气储运专业课程体系合理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简单介绍最优化在工程中的应用,对"油气储运工程最优化"课程进行介绍,以及最优化在油气储运工程中的应用,说明"油气储运工程最优化"在油气储运专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量纲分析法是解决科学和工程问题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指导实验的安排和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在求解具体问题前对问题有定性的理解,也可以用来找出某一现象的物理规律或检验物理关系式的正确与否。在数值模拟及模型化实验中,经常遇到实际物理量与数值模拟系统物理量(或模型实验系统物理量)相互转化的问题,应用量纲分析法能够有效的解决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不同参数对液固导流管喷动床内颗粒流动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颗粒动理学对喷动床内液固两相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本文在导流管喷动床的底部引入辅助入口,通过改变颗粒粒径和液体粘度,得到了颗粒轴向速度、颗粒浓度、颗粒拟温度、静压力、动压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增大颗粒粒径和液体粘度,颗粒的轴向速度减小,颗粒拟温度显著升高,喷动床内的静压力增加,液体动压力减小,床层膨胀高度明显增大。但当液体粘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喷泉区不再明显,并且出现了颗粒回流的现象。因此,综合考虑颗粒粒径和液体粘度,可以显著减小颗粒的堆积,提高喷动效率,使颗粒流化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7.
针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将专业课程体系划分成为"油气通用技术、油品储存与输送技术、天然气储存与输送技术"等三个模块的构想和实践教学改革,为其他高校油气储运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徐洪军  邵宝力  屈成亮 《山东化工》2012,41(4):91-92,94
介绍了油气储运实验室管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运行方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实验室规模和仪器设备投入、成绩考核等建设的成果,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地下岩石孔隙中小颗粒的运移和沉积会使得储层渗透性能降低,影响石油开发。为了探究悬浮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过程,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对三维多孔介质内流体和颗粒的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有限体积颗粒法构建多孔介质中骨架颗粒和悬浮颗粒。通过Half-Way反弹格式实现流体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考虑孔隙结构、入口流速、孔隙率和颗粒直径对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探究颗粒的运移和沉积规律。结果表明,入口速度对不同孔隙结构下颗粒的运动作用显著。随着入口速度增大,颗粒与颗粒、孔隙壁面以及流体之间的动量和能量交换作用增强,缩短了颗粒的运移路径,颗粒沉积率逐渐变小,颗粒拟温度增大。孔隙率的下降强化了颗粒间的碰撞,孔隙率由0.581降低至0.400,使得颗粒拟温度提升至9倍。颗粒拟温度随颗粒直径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孔隙率增加,颗粒轴向速度增加,颗粒最高轴向速度可达入口流速的11倍,而颗粒接触力降低。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五系列五模块三实两创”的实践教学体系,介绍了在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等方面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