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能源动力   21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良好的适合进行影像学实验研究的肺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健康杂种犬20只.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颈内静脉,置鞘,经鞘置入Swan-Ganz导管,用其球囊栓塞犬的右肺下叶动脉4 h,然后再撤除球囊,使血流再灌注4 h,制成肺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缺血前、缺血4 h和再灌注4 h 3个时间点进行肺部CT扫描.最后处死犬,把双下叶肺组织送检病理和电镜检查.结果 成功制作20只犬的闭胸式活体肺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T、病理和电镜扫描显示均符合肺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即渗透性肺水肿.结论 犬的闭胸式活体肺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可真实模拟肺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一种良好的适合进行影像学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在胆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夹心法检测5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PCT浓度,所有患者均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根据胆汁培养结果及临床症状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对比两组PCT、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 血清PCT以0.25 ng/ml为阳性临界值,对胆道细菌性感染诊断的的灵敏度为91.9%,特异度为87.5%,WBC以8.89 × 109/L为阳性临界值,灵敏度为54.8%,特异度为83.3%,中性粒细胞比值以74.25%为阳性临界值,灵敏度为66.1%,特异度为70.8%,细菌感染组PCT水平较非细菌感染组明显升高(P < 0.05)。结论 PCT检测在胆道感染的诊断中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是胆道感染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和预防产科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产科大出血或有大出血风险的病例17例(其中已出现大出血病例14例),包括产后或流产术后出血10例,葡萄胎出血4例。3例预防性栓塞,包括胎盘前置2例,宫颈妊娠1例。选择性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行DSA明确子宫血管情况,以直径1~3mm明胶海绵颗粒及明胶海绵条或聚乙烯醇(PVA)栓塞,部分病例经子宫动脉灌注甲氨喋呤(MTX)。结果插管成功率100%,14例大出血病例栓塞后活动性出血停止,手术成功,1~5d后阴道内完全无流血。3例预防性栓塞患者,栓塞后行引产术,1例发生大出血,2例未发生大出血。结论TAE创伤小,疗效快速肯定,且并发症少,对产科大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有大出血风险的病例预防应用可降低大出血或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RNIVCF)的稳定性、血栓捕获能力、可回收性及安全性.方法体外实验评定RNIVCF捕获直径2.5、3和4 mm混合血栓的能力.实验犬12只,10只经股静脉注入直径2.5 mm自体不透X线混合血栓,评价RNIVCF血栓捕获能力;2只在置入RNIVCF后第7天尝试取出.摄腹部及胸部平片验证滤过效果.结果体外实验证实RNIVCF捕获了直径3和4 mm混合血栓的100%、直径2.5 mm混合血栓的95%~100%.成功地在12只犬下腔静脉(IVC)经皮置入13枚RNIVCF,其中  相似文献   
5.
介入治疗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我们总结12年来800余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病例的经验;详细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研究介入治疗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详细讨论胆管引流方法和胆管支架植入的时机和适应证;提出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抗生素和止血药物的应用等见解;总结止痛剂的术前术后临床应用;对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和处理方法以及围手术期病死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我们的经验和教训能够对介入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评价经皮胆道支架植入联合十二指肠支架置入处理胆道及胃流出道恶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恶性胆道梗阻合并胃十二指肠梗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行经皮胆道支架植入及经口十二指肠支架置入。观察手术成功率、胆道梗阻及胃十二指肠梗阻症状缓解情况、手术并发症、支架通畅时间及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2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皮胆管支架植入和经口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后30 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由(219.9±102.6) μmol/L降至(46.2±21.4) μmol/L,直接胆红素由(181.4±21.4) μmol/L降至(36.8±18.6) μmol/L,谷胺酰转肽酶(585.8±533.2) U/L降至(298.9±223.4) U/L,碱性磷酸酶(682.3±394.6) U/L 降至(341.9±239.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25.8±141.3) U/L降至(48.5±25.6) U/L,丙氨酸转氨酶(198.6±120.8) U/L降至(53.9±29.2) U/L,均明显下降(P<0.01)。胃出口梗阻评分由术前(0.6±0.5)分升至术后(1.4±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30 d内死亡病例。胆道支架中位通畅时间109.5 d(31~187 d)及十二指肠支架中位通畅时间95.0 d(13~169 d),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34 d(45~245 d)。结论 经皮胆道支架植入术联合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处理恶性胆管梗阻合并胃流出道梗阻,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晚期肿瘤姑息性治疗方法,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手段在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应用,分析移植术后T管留置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介入诊治资料,分析有无T管所需采取的介入治疗方式。结果保留T管的28例患者经造影证实胆道并发症存在后需进行介入治疗的17例,仅需通过原T管引流治疗的11例,而仅需进行球囊扩张后仍以T管引流的3例,需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治疗(和辅以球囊扩张)的14例;无T管的27例患者全部进行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诊断发现梗阻病变并予以介入治疗。共发现8例同时存在血管并发症并予以相应处理。所有患者在介入治疗后黄疸均明显消退,技术成功率100%,短期(1个月)缓解率100%。结论对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介入治疗安全、可靠,可重复性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术后留置T管可为部分患者提供针对胆道梗阻进行造影诊断与引流治疗的途径,但大部分患者仍需介入手段干预,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20例发生中心静脉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症状、体征,并行MRA或CTA明确诊断,经静脉造影明确病变长度、范围和程度,行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成形术失败时,行血管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MRA、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静脉造影,成功处理了20例患者共17条狭窄静脉,其中成功进行PTA 15例,支架植入成功2例,术后狭窄静脉血管通畅,侧支循环消失。首次PTA后再狭窄发生率为11.8%,再次行PTA。所有手术成功病例随访至今未出现再狭窄。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静脉通畅率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检验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架置入幽门区后的开通性、耐腐蚀性和区域组织的生物相容性。材料与方法:健康成犬6条,经腹置入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架于幽门区后,每隔2周行钡餐胃肠透视观察内支架开通情况,分别在2周,1、2、3、4、及6个月不同时间处死。采集标本行肉眼、光镜和电镜观察内支架区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1、钡餐透视见内支架全部开通、无塌陷和变形;2、光镜见早期粘膜组织充血、水肿及坏死,并见溃疡形成,1~2个月粘膜组织开始修复,后期粘膜恢复正常;3、电镜见细胞结构由模糊、坏死至增生活跃与恢复正常的演变过程;4、肉眼及电镜观察内支架表面颜色无改变,镍钛支架丝无蚀坑。结论:该支架除具备形状记忆功能、超弹性、耐腐蚀、耐磨性能外,还有极佳的生物相容性,组织的异物反应轻微。中短期实验结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门部位胆管梗阻的双支架介入治疗技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支架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2例,采用单侧穿刺入路和双侧穿刺入路两种技术手段,置放T型支架组合和Y型支架组合.结果 全部穿刺及支架均置放成功.没有严重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胆红素从术前(337.9±81.7)μmol/L下降到术后的(129.1±51.1)μmol/L.6个月以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8例;6个月至12个月为5例;12个月以上为2例.结论 对高位梗阻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行双支架的置放技术操作安全可行,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