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6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研究汽车碰撞的相容性情况,采集并分析了乘用车车身非碰撞侧加速度值和客车侧面碰撞试验台车质心加速度值,对比分析了乘用车与客车侧面碰撞试验后蜂窝率的变形情况。经过分析得出乘用车与客车的碰撞相容性较差。在道路上行驶时,应避免与质量相差较大的汽车发生碰撞,以保证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复合催化剂Fe-Cu-Al-K,并对这些复合催化剂加氢催化CO2制备液态烃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XRD、TEM、BET、H2-TPR和CO2-TPD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发现,Cu渗入到了Fe的晶格内,Cu的加入有助于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增加和CO2吸附量的提高,并促进了催化剂的还原过程。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300℃、2 MPa、空速2 000 mg/[g(cat.)·h]和H2/CO2摩尔比为3的条件下,Cu的加入有助于获得较高的催化活性和油相产率,并有利于油相中碳链较长的液态烃的生成。当Cu质量分数为6.6%时,催化效果最好,转化率为34.58%,C+6选择性为29.26%,油相产率为10.7 mg/[g(cat.)·h]。  相似文献   
3.
用六水氯化镁制备高纯镁砂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MgCl2?6H2O为镁源,Na2CO3为沉淀剂,在反应温度为35 ℃的条件下,通过恒流进料,制备出高纯镁砂的前体。由XRD表征结果可知:前体的主要成分为二水合碳酸镁(MgCO3?2H2O)。在800 ℃温度下,将前体煅烧2 h,得到高纯度、粒径分布均匀的活性MgO颗粒。后续高温真空烧结致密化的过程中,与果壳、焦油活性炭相比,当椰壳活性炭作为第二相添加剂时,高纯镁砂的气孔率降低和体积密度提高效果最为明显。对比可知,椰壳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03%~0.05%时效果最优,经1600 ℃真空烧结5 h得到烧结镁砂的体积密度高于3.4 g/cm3,纯度高于98.5%。  相似文献   
4.
以碳纳米管(CNTs)为载体,通过控制催化剂合成的还原温度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Mo基催化剂。采用XRD、TEM、N2物理吸附、XPS以及NH3/H2-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Mo基催化剂对硬脂酸催化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催化剂表面的Mo物种逐渐被还原,还原过程为:MoO3→MoO2→Mo→Mo2C。还原温度为450℃和550℃时,催化剂的活性相为MoO2;还原温度为600℃时,催化剂的活性相为MoO2/Mo/β-Mo2C的混合相;还原温度为650℃和700℃时,催化剂的活性相全部转化为β-Mo2C。与活性相MoO2催化剂相比,β-Mo2C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加氢脱氧活性。此外,还原温度为600℃的MoO2/Mo/β-Mo2C混合相催化剂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多的酸中心数量和较强的H2吸附能力,使得该催化剂在硬脂酸加氢脱氧反应中表现出最优越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藻类液化生物油的催化脱氧改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含氧过多是限制藻类液化油实际应用的最大障碍,高含氧量意味着热值低、稳定性差、酸性强等,因此必须经过脱氧改质才能使其转化为高品位燃油。结合最新研究进展,首先选取藻类液化油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分脂肪酸为模型化合物,总结了催化剂组成和反应气氛对脂肪酸脱氧机理及反应活性的影响。其次对目前国内外藻类液化原油及其轻馏分的催化脱氧改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最后指出藻类液化生物油催化改质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方法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以31个N_1类车的试验数据为基础,按照GB 11551—2014中M_1类车的标准,考察N_1类车对乘员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满足N_1类车的标准的N_1类车,不一定能满足M_1类车的标准。颈部伤害超标是合格的N_1类车不满足M_1类车指标要求的主要原因(75%)。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通过热化学转化可获得一种多相复杂的液体产品——生物油,其中包括了数百种有机化合物和功能化学品。本文以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生物油的理化性质为基础,针对国内外生物油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评述,主要侧重于蒸馏、溶剂分离、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及色谱分离等相关技术,同时指出柱层析和溶剂分离技术相结合可以对生物油中的复杂成分进行有效的分离,并能得到高纯度的化学品,其在生物油的分离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含氧过多是限制藻类液化油实际应用的最大障碍,高含氧量意味着热值低、稳定性差、酸性强等,因此必须经过脱氧改质才能使其转化为高品位燃油。结合最新研究进展,首先选取藻类液化油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分脂肪酸为模型化合物,总结了催化剂组成和反应气氛对脂肪酸脱氧机理及反应活性的影响。其次对目前国内外藻类液化原油及其轻馏分的催化脱氧改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最后指出藻类液化生物油催化改质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方法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降解纤维二糖菌株为主要筛选对象,从酿造大曲样品中分离筛选获得产β-葡萄糖苷酶的真菌菌株D8,并对其进行了生物学鉴定,将其鉴定为梨头霉属(Absidia)的伞枝梨头霉菌(Lichtheimia corymbifera),并对其发酵所产β-葡萄糖苷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为其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