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2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山压力显现研究对于围岩控制与动力灾害防治必不可少。为研究西部鄂尔多斯矿区矿压显现及顶板运动规律,基于红庆梁矿现场调研,分析了强矿压显现演化规律及其原因,建立了“软岩基本顶+砾岩关键层” 的覆岩结构及相应的计算模型。基于采空区矸石压缩变形理论,确定了下部垮落岩体对砾岩层的支承荷载参数并推导了砾岩层破断步距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受上覆硬厚砾岩层运动影响,300~340 m 推采范围为工作面强矿压显现区域,支架大面积泄液与煤壁大面积片帮为强矿压主要显现形式,最大片帮深度达 1.5 m。采空区垮落岩体对砾岩层有一定的支承作用,影响砾岩层的弯曲下沉及其破断步距,在此条件下的砾岩层运动过程可分为 3 个阶段,分别为未触矸阶段、持续弯曲下沉阶段、砾岩层破断阶段。模型计算的砾岩层破断步距为 306.9 m,现场验证为 320 m。上述研究可为相似地质条件下的超前支护设计和矿压显现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深井大断面沿空掘巷围岩控制的难题,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模拟1305沿空巷道留设4 m煤柱时3种支护方案的围岩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实体煤帮布置8.5 m长锚索后变形量最小,并分析了实体煤帮长锚索的加固原理。现场实践表明,实体煤帮布置8.5 m长锚索后,两帮移近量比原支护方案减少了75%,保证了巷道的安全稳定,为高产高效工作面的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核查处置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辽宁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工作规范(试行)》具体阐述了核查处置过程中检验报告送达、复检异议、产品控制、排查整改、行政处罚等环节。分析2016年国家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食品中微生物污染问题及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是造成产品不合格的主要问题。通过不合格食品的核查处置工作,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工作的抓手,更好的捍卫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年的药效试验,75%苯酰菌胺+代森锰锌可分散粒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好,对作物生长安全,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5.
煤矿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监测解危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煤矿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监测防治难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试验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了深部应变型、断层滑移型和坚硬顶板型三类冲击地压的致灾机理,提出了煤岩组合冲击能速度指数和卸围压冲击能速度指数两个新指标,建立了与冲击地压类型相适应的煤岩冲击倾向性评价体系,获得了深部开采三类冲击地压的前兆信息特征,给出了以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类型为导向的监测预警及组合式卸压解危方法,研发了钻孔施工与预警同步一体化技术。结果表明:① 深部应变型冲击地压是围岩系统能量积聚大于能量释放与耗散之和的结果;与浅部开采相比,深部坚硬顶板破断释放的变形能明显增大,以及深部断层更易发生错动滑移;② 深部应变型和深部坚硬顶板型冲击地压的冲击倾向性评价需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分别增加卸围压冲击能速度指数、煤岩组合冲击能速度指数,而对于深部断层滑移型冲击地压,这两个指标均需增加;③ 深部应变型和深部坚硬顶板型冲击地压监测预警应以能量和应力判据为主,但深部断层滑移型冲击地压应以能量判据为主;④ 深部应变型冲击地压解危方法优先顺序为开采保护层、大直径钻孔、断底和煤层注水;深部坚硬顶板型冲击地压解危方法优先顺序为开采保护层、深孔断顶爆破、大直径钻孔、断底和煤层注水;深部断层型冲击地压解危方法优先顺序为开采保护层、大直径钻孔和煤层注水;⑤ 采用钻孔施工与预警同步一体化技术,可在钻孔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煤粉量和应力变化信息,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冲击危险进行同步预警。煤矿深部开采冲击地压防治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系统防治技术体系仍是深部开采冲击地压需要重点攻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由于鄂尔多斯红庆梁煤矿3-1煤层顶板岩层胶结性差、强度低、遇水泥化,11301辅助运输巷道存在沿顶掘进初期顶板变形量大、后期顶板表面开裂问题,为了加强巷道稳定性,采用现场调研、室内试验及理论分析方法,分析巷道破坏特征及控制机理,提出沿底掘进留顶煤锚网支护方案,并获得了较好的工程试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1煤层顶板泥质弱胶结软岩强度低、岩层破碎、裂隙发育范围大,沿顶掘进锚网主动支护作用差,导致巷道围岩渐进破坏失稳;煤层弹性模量及强度参数均大于泥岩及砂质泥岩层,能与上覆岩层变形保持一致,提供支撑力,利于发挥岩层自承能力;通过发挥锚索支护、减跨作用,巷道顶板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7.
某矿-650 m开拓大巷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且受到东西相邻工作面回采影响,巷道围岩发生了严重的变形破坏。现场围岩探测分两步:前期围岩松动圈探测和后期围岩钻孔可视化探测,得到了松动圈的范围及围岩裂隙发育情况,同时对比得出围岩破坏范围向深部延伸,松动圈进一步扩大,甚至出现松动破坏现象。根据深井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其力学特性,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巷道受力模型并分析了大巷周围受力关系,提出了倾斜工作面倾向的“传递梁”结构和两工作面顶板垮落后大巷顶板所形成的“局部块”结构。结合现场钻孔可视化探测结果及现场观测,总结出大巷变形特点及造成巷道围岩变形的原因,为大巷二次支护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同时为类似矿井开拓巷道的支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卸压开采影响下回采巷道支护强度量化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卸压开采状况下回采巷道支护强度的定量化确定,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卸压开采状况下底板应力分布特征,提出了卸压开采影响系数,给出了卸压开采影响下回采巷道支护强度量化确定方法,并进行了现场工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卸压开采后煤层底板可划分为底板破裂区(弧形)、应力降低区(抛物线形)、应力增高区(椭圆形)和原岩应力区,应力降低区深度为采空区宽度的60%~70%,应力增高区宽度为3.0倍外应力场宽度,深度范围约为5.0倍外应力场宽度。卸压开采影响系数取值范围为0~1.0,卸压开采影响重点区域为底板40 m深度范围内。通过现场监测表明,受卸压开采影响,下层煤回采巷道所需支护强度降低,当支护间距由600 mm增加至800 mm,顶底板移近量反而减小了46.5%,两帮移近量减小了46.7%。考虑卸压开采影响,使得回采巷道支护强度确定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
综采工作面过空巷时顶板控制效果直接决定着能否安全顺利过空巷,尤其是弱胶结软岩条件下。在分析空巷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工作面过空巷支护结构力学模型,提出锚索加木垛为主的非对称性补强支护,并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随工作面不断推进空巷整体表面移近量有所增加,增量不明显。顶板(锚索)受力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距离工作面55~65 m时开始急剧上升,在15~22 m处达到压力峰值,峰值压力约为127 kN,没有超出补强控顶支护极限;支架受力较之前回采时有所降低,平均降低18%左右。研究结果表明,该顶板联合补强措施能够保证空巷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顶板稳定,现场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深井大断面沿空掘巷围岩控制的难题,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模拟1305沿空巷道留设4 m煤柱时3种支护方案的围岩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实体煤帮布置8.5 m长锚索后变形量最小,并分析了实体煤帮长锚索的加固原理。现场实践表明,实体煤帮布置8.5 m长锚索后,两帮移近量比原支护方案减少了75%,保证了巷道的安全稳定,为高产高效工作面的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