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2篇
轻工业   4篇
无线电   1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结合脉冲法雷达测距原理,分析了距离量化误差产生的原因.针对LFM信号加入高斯白噪声作脉冲压缩得到的脉压波形,结合先验信息,将脉压结果主瓣内的波形近似为高斯分布,利用脉压结果中采样最大值点和次大值点的位置信息和幅度信息作高斯插值处理,预估脉压波形真实峰值时间.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高斯插值处理,距离量化误差显著减小,雷达...  相似文献   
2.
文中介绍了张堡变电站220 kV扩建线路在起动过程中发生的一起典型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反充电异常,分析了此次异常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种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检测食品接触产品中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单体迁移量的方法。样品采用水、体积分数4%乙酸溶液、体积分数10%乙醇溶液、异辛烷和橄榄油模拟物进行浸泡。在优化色谱及质谱条件下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能很好分离,且分别在1~100ng/mL和2~200ng/mL范围内,峰面积和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在50ng/mL添加回收实验结果表明,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6.2%~134.0%和78.9%~156.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44%~17.93%和5.95%~11.78%。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同时测定食品接触产品中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单体迁移量。  相似文献   
4.
由于非线性调频信号(NLFM)无需加权就可获得很高的主副瓣比,没有加权失配所引起的信噪比损失,在雷达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改进的动态优化法对某雷达大时宽、小压缩比、高多普勒频率非线性调频信号进行优化设计.获得高的主副瓣比、小的主瓣展宽系数和宽的多普勒容限,改善了脉压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苏徐州供电公司部分变电站所使用直流系统及其使用的电桥型绝缘监测装置的分析研究和实际应用调查,指出了这些装置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号检测技术在直流系统中加低频交流小信号,并跟踪其变化的微机选线式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或采用变频探测新技术原理的装置,从而克服现有装置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变电站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20kV及以下等级变电站实行无人或少人值守模式运行,苏州500 kV变电站也设立监控中心运行方式的少人值班模式,这对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的水平和设备可靠性的要求比较高,但是相对于操作任务繁重和减员增效的原则,目前的综合自动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应运而起的数字化电网技术概念提起和应用探索以及越来越多程序化操作变电站的投运给新技术的革新创造了一个大的环境。着重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的含义、数字化技术相关设备技术要求IEC61850通信协议以及徐州供电公司目前应用的RCS9700系统进行了相关的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相位逗留原理,利用常见的几种窗函数频谱分别实现了对NLFM信号波形的设计。首先,验证了NLFM信号匹配脉压波形具有低旁瓣电平的特点,并将其与经过谱修正滤波之后的NLFM信号脉压性能在主瓣展宽、主副瓣比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信号时带积的增加,谱修正后信号的脉压性能越来越好。同时,对所设计NLFM信号的多普勒容限进行了仿真,验证了NLFM信号对多普勒频移敏感。  相似文献   
8.
文中通过对非平行航线双基SAR信号模型的分析,利用瞬时频率和瞬时斜距的概念,提导了非平行双基SAR二维波数域表达式.利用级数反演给出了基于平面波假设的非平行双基SAR分离的发收Doppler表达式.然后引入最短斜距和和最短斜距差的概念,提出了频率变标非平行航线双基聚束SAR的成像算法.最后通过仿真数据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徐州供电公司部分变电站所使用的直流系统及其使用的电桥型绝缘监察装置的分析研究和实际应用调查,指出了这些装置存在的一些缺陷,进而提出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号检测技术在直流系统中加低频交流小信号并跟踪其变化的微机选线式直流系统绝缘监察装置或采用变频探测新技术原理的装置,从而克服现有装置的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