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1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湛江蔗区在六十年代中期通过多点试验和示范,找出了在甘蔗下种时蔗沟施六六六防治苗期蔗螟的方法,它对压低苗期螟害枯心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加上简便易行、兼治多虫、保护天敌、增产增收等优点,因而深受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能够短期内迅速地在蔗区中推广开来。对虫口夺蔗,增加产量,起了一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随着我国农业科学实验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南方九省(区)对甘蔗螟虫性外激素的试验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我们知道,对任何一种昆虫性激素的应用研究,一般都是要经过活虫田间生物测定—→粗提天然性引诱物—→分离、提纯、鉴定、合成这样三个大步骤。目前,我国对甘蔗螟虫性外激素的研究,大多数省(区)都正在进入第二步,处于攻坚阶段中。据报导,一种昆虫在用活蛾作诱捕时比粗提物作生测时有效  相似文献   
3.
我国甘蔗螟虫防治研究的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甘蔗螟虫的发生和防治概况甘蔗螟虫是我国甘蔗害虫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的一类害虫。在广东、广西、四川、福建、江西、云南、浙江、湖南、贵州和台湾等省(区)中,蔗螟都普遍发生,严重为害,成为  相似文献   
4.
做好病虫预测预报,准确地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期和发生量,是指导防治和提高防治病虫害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过去在甘蔗红尾白螟的虫情预测上,曾提出根据黑光灯的诱蛾量来指导防治。但实践证明灯诱的虫数很少,且要有电源和器材条件,不利于推广。为此,需要寻找另一种灵敏、准确和简便的新方法。目前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金龟甲(成虫称金龟子,幼虫叫蛴螬),是甘蔗的主要害虫之一。过去,广东湛江蔗区的蛴螬仅被发现在甘蔗萌芽期和分蘖始期为害幼苗。由于枯心苗率不高,不足以造成大的损失,所以一向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年来,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轮作年限相应缩短,以及广泛的植树造林为多  相似文献   
6.
台湾省是我国蔗糖主产区之一。有悠久的植蔗历史,甘蔗亩产量较高。台湾蔗区劳动人民积累了不少技术经验,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参考的,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台湾省蔗糖生产和科研情况,本刊从本期起,陆续刊登台湾省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一、学名二点螟的学名曾经历了如下的多次变更:1890年,Snellen 在印尼(爪哇)首次发现和记录了二点螟。他根据标准地点爪哇的标本,定名为 Chilo infuscatellus。1919年,Hampson 根据在印度(马德拉斯邦)采集的标本,定名为 Argyria sticticraspis,同年他又根据在印度(比哈尔邦)采集的标本,定  相似文献   
8.
甘蔗白螟性外激素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白螟(Scirpophaga excerpta-lis Walker)是为害甘蔗的又一种重要害虫,分布于广东、广西部分蔗区。任大方(1980)通过活雌蛾生测及分离提纯,证实活雌蛾及提取物的分离产物,都具有一定的诱蛾活性。  相似文献   
9.
甘蔗红尾白螟(Tryporyza intacta F.)发生于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是我国南方蔗区的主要害虫之一。甘蔗受害后由于全株枯死或梢头死尾以致生长停滞,茎重减轻,使每亩减产约10—20%。此外还引起蔗糖份下降0.57—1.76%(绝对值)。近年来广东雷州半岛此虫发生日趋严重,成为甘蔗生产上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南方八省(区)甘蔗螟虫性外激素利用研究的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广东省于1974年对蔗螟性引诱现象及其利用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开端后,从1975年起,广西、江西、福建、浙江、四川、湖南和云南等八省(区)也相继开展了试验研究。如广东对黄螟、条螟(在佛山地区)和白螟、二点螟(在湛江地区)进行了研究;广西、江西、浙江和四川对二点螟进行了研究;福建对黄螟、二点螟和台湾稻螟进行了研究;云南对黄螟和云南紫螟进行了研究,等等。两年来,研究获得了较好的进展,取得了一定的结果,现综合作扼要报道,以供关心这一科研项目的有关方面了解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