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轻工业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者研究了前杀菌与后杀菌两种杀菌工艺对蓝莓果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杀菌强度F为3 min的情况下,两种杀菌工艺均实现商业无菌.灌装前杀菌果汁的品质好于灌装后杀菌的果汁.灌装前杀菌的工艺中,108℃杀菌5 s的果汁品质较好,色泽接近未杀菌果汁,悬浮稳定性明显提高,总花青素保留率为97.22%.灌装后杀菌的工艺中,85...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调味鱼为研究对象,研究L-半胱氨酸、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3种护色剂对调味鱼杀菌过程的护色效果及美拉德反应的影响。通过对色差及美拉德反应关联值的测定探究护色剂对产品色泽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杀菌过程降低了调味鱼的色差值及葡萄糖含量,增加了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含量、荧光强度、美拉德中间产物的吸光值A294及褐变度A420。添加护色剂提升了杀菌后调味鱼的颜色,增加了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变化不明显,降低5-HMF含量、荧光强度及A294,改变了A420。3种护色剂通过影响杀菌过程中美拉德反应的进行从而改善调味鱼的颜色,提高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鳙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体质量鳙鱼的形体指标,并比较了不同体质量、不同部位鱼肉的TPA、剪切力的差异,为后续研究原料的选取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鱼体质量的增大,鳙鱼的体长、体高、背厚、头宽等均呈相应增长趋势,但鱼体各部位所占的质量分数基本类似,鱼肉最高,大约占45%;鱼头其次,占到35%;内脏、鱼皮、鱼鳍和鱼鳞所占质量分数较低,分别在6.5%、4.0%、2.2%和1.5%左右。随着鱼体的增大,整体而言,其硬度、咀嚼性、凝胶性、弹性、凝聚性、回复性、剪切力等均呈增大趋势,1.5 kg的鱼肉各部位间的TPA、剪切力波动较大;2.0 kg、2.5 kg的鱼肉各部位间的TPA差异较小,1、5部位的值略低于中间部位;剪切力1、5部位明显较大,2、3、4部位之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以预干燥的鱼片为原料,调理后的凯里红酸汤为腌制液,评价腌制液的初始总酸质量分数、液料质量比、鱼片厚度及腌制时间对鱼片酸化效果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实验建立以pH为响应值的鱼片酸化预测模型;测定酸化后的鱼片在不同温度(85、88、91、93、95℃)下的杀菌曲线,通过保温实验确定不同杀菌温度下的安全F值,比较在安全F值下不同杀菌温度对鱼片剪切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料质量比为2.0∶1.0时3 mm鱼片在初始总酸质量分数25 g/kg酸汤(腌制液)中腌制12 h时可被酸化;提升腌制液初始总酸质量分数能显著提高腌制速率,提高液料质量比能在腌制后期提升腌制速率,较厚的鱼片在腌制前期酸化速率较慢,后期酸化速率与薄鱼片几乎一致。酸化后的鱼片在杀菌强度F值达到5 min时即可达到商业无菌状态,经85℃及88℃杀菌后鱼片剪切力显著降低,经91、93、95℃杀菌能较好地保持鱼片原有的剪切力。因此,鱼片酸化后经91~95℃杀菌能较好地维持质构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接种复合菌对发酵鲢鱼成熟过程中品质的影响,作者对发酵鲢鱼成熟过程中的菌落数、pH和总酸、生物胺、总氮(TN)、游离氨基酸(FAA)、硫代巴比妥酸(TBA)、游离脂肪酸(FFA)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混合菌种组的微生物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发酵成熟后,接种组中的总酸、TN、TBA、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H、生物胺质量分数低于对照组;FAA质量分数在成熟第6 d达到最高,接种组达到0.030 5 mg/g,明显高于对照组;接种组中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GC-MS的结果显示接种组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中醛类、酮类和酯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见,复合菌种对发酵鲢鱼成熟过程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了其安全性,并促进了发酵鲢鱼风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冷鲜鱼肉食用品质和延长保藏期,以蛋白酶活性、剪切力、微观结构、游离氨基酸以及次黄嘌呤核糖核苷(inosine monophosphate,IMP)含量为指标,探究了质量分数2%食盐腌制(S组)和质量分数2%食盐+质量分数5%乙醇体积分数为65%的白酒组合腌制(SL组)对草鱼片冷藏过程中质构和滋味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S组和SL组均能显著延缓鱼片剪切力下降及肌原纤维结构崩塌,但SL组的效果更佳; S组和SL组均可抑制鱼片贮藏后期组织蛋白酶B和L的活性,但SL组对组织蛋白酶L活性抑制效果更显著;腌制处理可以提高谷氨酸鲜味活性值及抑制IMP降解,且S组的谷氨酸鲜味活性值保留效果要优于SL组。研究表明,与单一盐腌制相比,组合腌制可进一步减缓冷藏草鱼片质构劣化,但其对鲜味成分的保留效果略低于盐腌组。该研究对冷藏鱼肉的提质保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热加工方式下熟制的斑点叉尾鮰鱼肉进行体外模拟胃肠两步消化,比较不同消化阶段消化产物的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并研究了最终消化产物的肽浓度、水解度、分子质量分布情况和氨基酸构成。结果表明,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消化产物的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熟制后的斑点叉尾鮰鱼肉在消化后水解度提高,消化液中肽含量明显增加,蒸制处理组变化最显著(P<0.05)。蒸制处理组的蛋白水解度为47.97%,肽含量为2.03 mg/mL,分别比生肉组高15.98%和14.04%。烹饪后鮰鱼肉消化终产物的抗氧化能力强于生肉,蒸制处理组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1.35%和64.79%,Fe2+螯合能力高达86.69%。此外,熟制后鮰鱼的消化产物中,肽的分子质量有所降低,其中蒸制处理组中肽分子质量<1 kDa的占比高达80.86%,与抗氧化性有关的氨基酸含量达84.22%。热加工提高了鮰鱼肉的可消化性,蒸制得到的消化产物抗氧化能力最强,更有利于消化健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