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6篇
  202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刊上期《国际茶文化专号》发表了关剑平先生《茶文化传播模式研究——以平安时代的日本茶文化为例》的上部分,这一期继续刊出,敬请读者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饮料作为嗜好品活跃在人类的饮食生活中。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方面,饮料所发挥的作用不是普通食物所能够比拟的。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关联群体中,饮料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提供满意的饮料服务是中国奥组委、乃至中国人的责任,中国的饮料文化、饮料加工技术、中国人的民族性将直接展现在全球的面前。既然是中国组织的奥运会,当然中国的要素最大量的应用在奥运会的方方面面,这个特征同样反映在饮料自身上,中国传统饮料应该是奥运饮料的主角。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饮料,需要再开发、再认识、再包装,根据奥运的特殊要求甄别,以奥运饮食服务为契机思考现代中国传统饮料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田中静一是中日饮食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开拓者,他对于中国饮食文化传播、尤其是日本接受中国饮食的史学研究所作的贡献表现在基础史料的整理编辑、工具书的编撰和全面的研究等方面,《一衣带水——中国料理传来史》既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封山之作。  相似文献   
4.
关剑平 《东方美食》2003,(2):97-107
石毛直道博士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特色是以饮食为中心,综合研究从狩猎采集民文化到发达国家复杂的文化。从物质和精神的两个方面把握饮食生活,以实地调查为基础进行比较研究则是石毛博士的饮食文化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5.
饮茶的基本属性是嗜好品消费,茶器是体现这一属性的重要途径。唐代陆羽对于末茶茶器做了最系统的总结,以技术与审美的双重要求,缔造了由二十四种器物构成的茶器系列。二十四器涉及金属冶炼、石器打造、竹藤编制、木器制作、陶瓷烧制、丝麻纺织和制纸等多个行业。唐代手工业者以高度的技术水平生产了大量精美的工艺品,成为唐代茶文化高度发展的坚实基础,法门寺出土的茶器等为典型代表。精致的饮茶生活标识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平安时代的日本在全面效仿中国的政策的驱使下,首次尝试接受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中国茶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了日本,日本上层社会对于茶已经有相当全面的了解。平安前期的日本饮茶史料集中在以天皇为中心的贵族和佛教僧侣两个方面。在嵯峨天皇的周围聚集着一批热衷于中国文化的贵族,他们与中国文人一样,诗文唱和,创作了一批涉及到饮茶习尚的汉诗;平安前期著名的僧侣领袖空海和最澄都与饮茶有关,永忠还亲自煎茶献给嵯峨天皇。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曾随遣唐使赴唐学习,更重要的成果是把茶导入了国家的佛教法事“季御读经”中。但是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的茶文化却没有持续发展,进入藤原时代后作为生活情趣的饮茶日益消沉。在到荣西再次导入中国茶文化为止的300来年里,日本茶文化出现了一个发展断层。此次茶文化传播受挫最根本的原因是日本尚不具备接受中国高雅的生活文化的社会文化基础。茶文化的传播虽然赶上了遣唐使的末班车,但是还来不及把中国茶文化消化改造成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就失去了发展的必要条件,只能把季御读经这种特定的环境作为主要的生存空间延续命脉,等待历史的机遇,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7.
中村乔先生从唐宋绘画的小品化缘于居住和生活的变化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在日本中国学界开拓了中国生活文化的研究领域,近二十年来尤其以研究中国饮食文化史著称。近著《宋代的菜肴与食品》是一部以宋代为核心、从技术传承展开研究的饮食文化史专著。从名物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在强调文献实证的同时,作为物质文化的研究也注重古今名称与实物之间的变迁,采取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