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研究玫瑰花托多糖的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采用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将玫瑰花托多糖分离纯化为3个组分。结构分析表明玫瑰花托多糖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葡萄糖醛酸、甘露糖(24.01:14.57:11.50:9.77:5.5:1.09:1),构型主要为呋喃糖。抗氧化实验表明,玫瑰花托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EC50值分别为699.46、514.31 mg/L。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玫瑰花托多糖的结构与玫瑰花瓣多糖的结构具有相似性,而玫瑰花托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稍强于玫瑰花瓣多糖。因此,玫瑰花托多糖是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培养基优化实验表明,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是干巴菌的最适产糖培养基,菌丝体产量和菌丝体多糖产量分别可达7.56 g/L和0.42 g/L。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干巴菌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极显著影响因素及其最优条件为超声功率400 W、超声时间10 min、醇沉倍数3 倍,优化后多糖得率可达6.98%。体外抗氧化实验证明,干巴菌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并且酶水解(纤维素酶、蜗牛酶)和酸水解(硫酸)均可使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采用逐级酸水解结合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多糖结构,其单糖残基分布规律为:支链末端残基由半乳糖和少量甘露糖构成;半乳糖大多分布于支链外侧及支链末端;葡萄糖是主要单糖组分,主要分布于主链及支链内侧;甘露糖主要分布于支链内侧。本研究为酶水解及酸水解方法在多糖领域中的应用及干巴菌多糖的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传统玉米浸泡工艺耗时长、污染环境等问题,以玉米为原料,采用乳酸与酸性蛋白酶协同浸泡提取玉米淀粉,并对该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初始乳酸浓度、乳酸浸泡时间、加酶量和酶作用时间对玉米淀粉得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组合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初始乳酸浓度0.6%、乳酸浸泡时间16 h、加酶量1000 U/g玉米、酶作用时间20 h。在最优条件下,淀粉得率由传统工艺的56.02%提高到69.76%,浸泡时间缩短了大约20 h。此浸泡工艺取缔了亚硫酸的使用,又大大缩短了浸泡时间,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分析发酵前后独瓣、多瓣黑蒜的成分可知,还原糖、葡萄糖、总硫、总酚、总酸含量显著增加,脂肪、粗纤维、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矿质元素(钠、钙、铁、镁、锌、钾)含量无显著变化,蛋白质含量独瓣黑蒜显著增加而多瓣黑蒜无显著变化。独瓣黑蒜和多瓣黑蒜相比,独瓣黑蒜中总硫、维生素C含量较高,多瓣黑蒜中总酸、多种矿质元素含量较高。分析发酵前后水解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可知,黑蒜中大多数种类的水解氨基酸含量及17种水解氨基酸总量较鲜蒜显著增加。独瓣黑蒜和多瓣黑蒜相比,17种水解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差异,大多数种类水解氨基酸含量虽然差异较大但是含量较高和含量较低的水解氨基酸种类具有相似性。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独瓣、多瓣黑蒜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总抗氧化能力及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较发酵前的鲜蒜显著提高。独瓣黑蒜与多瓣黑蒜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玉米浸泡的过程中,采用嗜热乳酸菌与酸性蛋白酶协同浸泡的方法提取玉米淀粉,并优化该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初始嗜热乳酸菌菌液浓度、嗜热乳酸菌浸泡时间、加酶量和酶作用时间对玉米淀粉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组合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初始嗜热乳酸菌浓度16%、嗜热乳酸菌浸泡时间26 h、加酶量1 100 U/g、酶作用时间24 h。在最优条件下,淀粉得率由传统工艺的56.02%提高到64.26%。此浸泡工艺取缔了亚硫酸的使用,在较低酶添量的情况下,利用嗜热乳酸菌与酸性蛋白酶协同作用,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提高玉米淀粉及其副产物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分别利用强碱性大孔树脂、氨基树脂、环氧树脂作为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过氧化氢酶(CAT)固定化载体制备固定化酶,并研究其在低pH值葡萄糖酸生产工艺中的应用效果。耐酸性试验表明固定化酶较游离酶具有更强的耐酸性能。分别利用游离酶和3种固定化酶在低pH值(pH值3.5)条件下制备葡萄糖酸,强碱性大孔树脂、氨基树脂和环氧树脂固定化酶所需反应时间分别为40 h、24 h和27 h,酶活损失率分别为46.44%、3.42%和21.84%,而游离酶在反应过程中完全失活。3种固定化酶反应液的澄清度及色度均显著优于游离酶反应液。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后氨基树脂固定化酶的制备工艺为混合酶液浓度10%、GOD:CAT=1.5:1、固定温度25 ℃。在该条件下,氨基树脂固定化酶的酶活回收率可达93.15%,转化100 g/L葡萄糖溶液所需时间为23 h,反应结束时葡萄糖酸:葡萄糖酸钠可达0.899:1(m/m)。并且氨基树脂固定化酶稳定性良好。因此,利用氨基树脂固定化酶可以建立低pH值固定化酶葡萄糖酸生产工艺,实现高品质葡萄糖酸产物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黑蒜中总糖、还原糖和多糖含量分别达到681.26、316 mg/g和365.26 mg/g,分别是鲜蒜的2.82、39.5倍和1.57倍。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黑蒜多糖为β-糖苷键连接的吡喃糖,而鲜蒜多糖为呋喃糖。黑蒜多糖的硫酸基和糖醛酸的含量分别为9.44%和5.61%,而鲜蒜多糖分别为4.09%和3.61%。黑蒜多糖有着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其还原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2.65±0.11、3.30±0.12,清除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EC_(50)值分别为(1984.13±73.25)mg/L、(114.82±4.24)mg/L、(135.57±5.42)mg/L。黑蒜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强于鲜蒜多糖及多种活性多糖。因此,黑蒜多糖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该文研究新型玉米浸泡工艺和玉米浸泡过程中菌群的结构组成与变化规律。利用H2O2与乳酸协同浸泡玉米,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浸泡条件,并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浸泡过程中的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正交试验表明,玉米浸泡的最优条件为初始乳酸浓度0.6%、乳酸作用时间16 h、H2O2浓度3%、H2O2作用时间22 h,在最优条件下,淀粉得率由传统工艺的56.02%提高到68.53%,浸泡时间缩短32 h。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浸泡初期细菌结构组成较为丰富,一段时间后,乳酸杆菌Lactobacillaceae生长繁殖成为优势菌种并伴随运算的分类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水平的降低,浸泡末期Lactobacillaceae进入衰亡期,其他细菌数量明显增加。对浸泡液中细菌的群落结构与环境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引起菌落结构差异的影响因素依次为乳酸含量、葡萄糖含量、浸泡液pH值、浸泡温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