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轻工业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半胱氨酸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被应用于食品的增色、增香以及抗氧化。单细胞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氨基酸(如苯丙氨酸,缬氨酸等)的快速检测,但有关半胱氨酸的单细胞生物传感器还没有被报道。本研究基于转录调控因子Ccd R,构建了荧光信号与半胱氨酸浓度相偶联的单细胞生物传感器,并对其线性范围进行了检测。在0 mmol/L至32 mmol/L的半胱氨酸浓度下,荧光信号强度与半胱氨酸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构建的半胱氨酸单细胞传感器,结合等离子诱变和流式细胞分选方法,从约5万株突变菌中筛选到两株半胱氨酸高产菌,其产量分别是野生型菌株的2.1倍和3.2倍。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单细胞生物传感器可以应用于半胱氨酸的快速检测及高产菌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2.
为了开发新型基因扩增技术,采用两步PCR(two-stepPCR)和rpsL保真度实验等方法,对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carbonnanotube,SWCNT)在长片段PCR反应中的增效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长片段PCR反应中,单壁碳纳米管最适工作质量浓度为0.8mg/mL;单壁碳纳米管可以在较短的延伸时间增加扩增产物产量,提高DNA聚合酶的反应效率;通过rpsL保真度实验显示,对照组PCR产物的错误率为5.32×10^-6,而实验组的错误率仅为2.39×10^-6.  相似文献   
3.
纳米银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纳米技术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因其与普通材料明显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等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各种食品消费品和生产加工中。作为最为广泛应用的纳米材料纳米银由于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性,以及能够均匀地分散在不同类型的聚合物中的特性,所以在食品储藏与保鲜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与此同时其安全问题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纳米银能够透过生物膜上的孔隙进入细胞或者线粒体、细胞核等细胞器内,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发生结合,影响细胞的功能。本文从细胞毒性、亚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等不同角度探讨了纳米银的生物安全性,尤其对细胞内纳米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系统地研究纳米银的作用机制以及纳米银的毒理性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采用rpsL基因突变实验对丙烯酰胺的致突变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设0.05、0.10、0.25、0.50、1.00 mg/mL 5个丙烯酰胺的剂量组和阴性、阳性对照组。结果发现,丙烯酰胺剂量组的突变频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并且有剂量效应关系,表明丙烯酰胺可诱发rpsL位点的突变。由于rpsL突变实验自发突变背景水平低、灵敏度高,因此rpsL突变实验有望成为食品和医药领域中致癌物快速检测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对几种糙米的成分、断面结构以及RVA特征谱进行研究,同时优化了新型米种隆粳软1号的蒸煮条件,为更好地探究新型米种的性质及其应用前景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RVA-Super4快速粘度分析仪进行糙米粉糊化特性的快速测定,并测定了不同米种水分、总淀粉、蛋白质、脂肪、直链淀粉、总膳食纤维以及灰分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浸泡温度、浸泡时间、蒸煮加水量对隆粳软1号糙米蒸煮品质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得到隆粳软1号糙米最佳蒸煮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40 min,浸泡温度38 ℃,蒸煮加水量为1:1.8,此条件下隆粳软1号糙米蒸煮食味品质较好,硬度与黏度比值为32.98±0.21,为解决新型米饭蒸煮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纳米银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性,能够均匀分散在不同类型的聚合物中,在食品保鲜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其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纳米银能够透过生物膜上的孔隙进入细胞或者线粒体、细胞核等细胞器内,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发生结合,影响细胞的功能。本文从细胞毒性、亚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等方面综述了纳米银的生物安全性,并对细胞内纳米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进行探讨,为在分子水平上系统研究纳米银的作用机制以及纳米银的毒理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红茶菌中优势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茶菌作为一种传统健康保健饮品,由于发酵过程中需要多种微生物的参与,因此需要对混合菌种进行高效的分离鉴定。本文通过提取红茶菌中的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16S rDNA和ITS的扩增子进行测序,实现对红茶菌中优势微生物的分析鉴定。通过对可操作分类单元进行丰度分析和物种分类树统计,最终得到主要的细菌组成为:醋酸菌89.11%,拟杆菌5.56%,颤螺旋杆菌1.77%;优势真菌组成为:酵母菌为93.48%,其中嗜酒假丝酵母61.76%,酵母菌Blastobotrys adeninivorans 30.97%;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测序数据较为合理,测序数据量大,可以反映样品中绝大多数的微生物物种信息。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生物学研究中,使用已熟知的工程技术来研究基因网络的行为是公认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一个与细胞振荡放大有关的合成基因网络模型,构建了它的电路模型.使用非线性电路设计方法来维持原模型的非线性特性.分别使用运算放大器方法和MOSFET晶体管方法构建了两种电路模型,并进行了简单比较.结果可为利用电路模型研究更复杂的基因网络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