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1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研究织物组织结构对机织物吸湿速干性能的影响,以75 D/72 F十字截面涤纶长丝与7.29 tex(80S)纯棉纱的复合纱为原料,设计并织造5种不同组织结构的机织物。采用热板法测试不同组织结构机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机织物的干燥速率大小为平纹透孔斜纹缎纹蜂巢,其干燥速率与织物组织结构和织物厚度有关。通过对5种机织物吸湿速干性能的分析,为纺织企业生产吸湿速干机织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纺轮基本结构及运动特点的基础上,对纺轮的旋转过程进行了力学解析,对比分析了纺轮材质和形制对其纺纱的影响。研究表明,纺轮的材质、形状、半径是影响其纺纱平稳性的重要因素。体积相同,材质不同的纺轮具有不同的动能储备。密度越大,动能储备更大,旋转起来更省力,加捻平稳性更好。纺轮直径大小是其加捻平稳性的最大相关量,质量大小是牵伸平稳性的最大相关量,圆饼型纺轮的加捻平稳性最好。纺轮材质、质量和形状的密切配合,才能使得纺轮这一纺纱工具的牵伸和加捻组合平稳性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沈寿作为苏绣艺术传承和传播的代表性艺人,其所处时代正是传统苏绣衍生出仿真绣流派的关键时期,因而其作品的色彩特征对传统苏绣和仿真绣都有一定的体现,对其前后时期作品色彩特征的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苏绣。通过博物馆等线上藏品收集沈寿的21幅作品并分类,再运用K-means测量得出338组其作品的色彩数据,利用CNCS色彩体系完成对其作品常用色、色彩搭配关系和色彩风格等色彩特征的分析,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出其前后时期作品色彩特征的差异,即得出这些差异是由染色技术的发展和西方美术绣艺术特点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元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棉织品和纳石失分属不同纺织品种类,有着截然不同的生产工艺和差异较大的消费群体,从而带来了元代以后两者截然不同的发展。但由于棉织品和纳石失具有相近的起源地和以丝绸之路为传播路径的共同之处,且元朝疆域的快速扩张和实力的迅速增强不仅为两者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生产要素资源,而且也汇聚了技艺高超的纺织工匠,使两者相互影响而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手工地毯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过历朝历代的文化沉淀以及无数能工巧匠的改良创新,在清代出现了“凡地必毯”的辉煌景象。通过对博物馆、拍卖行线上资源的检索和文献记载的整理,分析清代手工地毯的图案和色彩特征。研究表明,清代地毯的图案色彩历经传承明代的清早期、百花齐放的清中期、走向衰落的清晚期三个阶段;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官坊织作机构的专业性、帝后对地毯的偏爱性、东西文化的融合性使得不同阶段手工地毯的特征显著。这一研究对深化地毯历史研究有所助益,也可为现代地毯的创新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手工编织地毯作为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工艺品,不仅展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呈现出不同地域的审美特色。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手工编织地毯进行了研究与解读,成果颇丰。文章对手工编织地毯的历史和产地、制作工艺、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和创新设计等五个方面的成果进行了回顾,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手工编织地毯未来发展前景,以期对后续从事手工编织地毯以及传统技艺研究方向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产生活中喷墨数码印花技术的普及,以及印刷图案使用的日益复杂,在提高颜色强度和色牢度前提下,对印后图案边缘清晰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印后轮廓的清晰程度通常与微量墨滴在多孔织物上的铺展扩散等行为密切相关,对面料的有效预处理能够显著改善这种渗化现象.研究以混纺机织物为例,选择阳离子改性剂作为预处理试剂,通过测试处理后织物(纱线)表面电位、化学元素组成情况、润湿性能以及扫描电镜下对前后纱线表面形貌变化的观察,对不同使用浓度下,5微升涂料墨滴形成的不同铺展面积、边缘渗化清晰度及颜色深度做出解释,并探究得到墨滴铺展、渗透与扩散的行为机理及成因.试验结果表明,阳离子改性剂最佳使用浓度为1%,可达到最佳边缘清晰度与铺展形态.  相似文献   
9.
结合相关出土文物和史学资料,从考古学、社会学和美学等学科视角分析苏绣在起源、发展和演变阶段的风格特点及形成原因。苏绣在起源阶段为实用性风格,发展阶段过渡为观赏性风格,演变阶段形成多流派风格,不同时期苏绣风格的形成离不开社会背景和技术工艺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的招聘涉及众多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高校教师招聘胜任力模型,利用SPSS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科学地对应聘者的素质和水平进行测评,可以为高校教师招聘测评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高校教师招聘工作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