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杀菌方式对香椿芽菜品质特性的影响,采用超高压技术(UltraHighPressure,UHP)、微波联合紫外杀菌技术(Microwave-Ultraviolet,MW-UV)以及传统热杀菌技术对香椿芽菜进行处理,通过感官评价及菌落总数比较不同方式的杀菌效果,然后测定亚硝酸盐和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色泽、香气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来综合评价杀菌方式对香椿芽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UHP杀菌效果最好(菌落总数0.92 cfu/g),其次是MW-UV(1.28 cfu/g),巴氏效果最差(6.80 cfu/g);UHP处理组样品各指标值均优于其他方式,但对主体香气成分中萜烯类化合物影响显著,相对含量降低28.16%;MW-UV处理组色泽劣变严重,但其香气成分与对照组最接近;巴氏杀菌较好地保留香椿芽菜原有色泽及香气成分,但对生物活性成分的损失率较大(总多酚、总黄酮、总生物碱损失率分别为6.94%、18.39%、3.61%);高压蒸汽灭菌(High-Pressure Steam Sterilization,HPSS)处理后,香椿芽菜的各项指标值均劣于其他样品。综合对比,UHP技术和MW-UV技术优于传统巴氏杀菌和HPSS方式,能较好的保持香椿芽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Brevibacillus brevis W4是从番茄茎中分离得到的1株对灰霉病菌有强烈抑制作用的内生菌.为明确其发酵液抑细菌活性,并探索抑细菌物质的大孔树脂吸附条件.[方法]采用管碟法测定了B.brevis W4发酵液对6种病原细菌的抑制活性.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选用大孔树脂对发酵液中的抑细菌活性物质进行静态吸附条件优化.[结果]B.brevis W4发酵液对供试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水稻白叶枯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大白菜软腐病菌、姜青枯假单孢杆菌均有抑制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突出,直径分别为21.7、20.1 mm.大孔树脂AB-8对活性物质的吸附效果最好,其较优的静态吸附条件为上样液pH值为8.0,上样量为树脂质量的15倍,最佳的洗脱液体积分数为40%甲醇.[结论]B.brevis W4发酵液具有抑制细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AB-8可以作为抑细菌活性成分的吸附树脂.  相似文献   
3.
张乐  王赵改  杨慧  王晓敏  史冠莹 《食品科学》2016,37(10):164-169
对6 种板栗的基础营养成分、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对质地进行分析。6 种板栗的营养成分呈现品种和地区差异性,河南大板栗的淀粉、总酸含量较高,而在蛋白质、脂肪、还原糖、VC含量方面河北品种含量较高,各品种的脂肪与还原糖、V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VC与蛋白、还原糖呈显著正相关,淀粉与V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各品种板栗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较高的为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第1、第2限制氨基酸为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大板红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32.72 g/kg。检测出46 种香气成分,香气物质种类最高的为大板栗(25 种),其次为早丰和遵玉(均17 种),大板红、塔丰及红油栗(16 种),相对含量高的成分均为醛类达50%以上。板栗各质地参数间的相关性表明,硬度与咀嚼性、胶黏性呈显著正相关,内聚性与胶黏性、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弹性与胶黏性、咀嚼性呈一定的负相关,大板红及大板栗在果仁的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大于其他几个品种。综合分析认为大板红品质比较优良,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也有差异,应根据不同地理条件、产品用途等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及产品加工。  相似文献   
4.
对香椿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规律进行研究,同时考察不同热处理条件对香椿的特征香气有机化合物之一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2-Mercapto-3,4-Dimethyl-2,3-Dihydrothiophene,MDD)稳定性的影响,分析MDD热降解的动力学以及热力学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越高,香椿干燥速率越快,符合传统的干燥速率变化规律。MDD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规律和Arrhenius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介于0.0155~0.0345min-1之间,并且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同温度下半衰期分别为44.719、32.239、20.091 min,随着干燥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出减少的变化趋势,反应的活化能(Ea)为39.052 kJ/mol。焓变(ΔH)为正值说明MDD热降解过程是吸热反应,吉布斯自由能(ΔG)也为正值,说明MDD热降解反应为非自发反应。研究可为有效控制香椿加工生产过程特征风味物质的降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选取槲皮素、没食子酸和葛根素三种天然产物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三种天然产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及酶抑制剂作用类型。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为响应值,应用响应面法对三种天然产物进行复配优化。结果显示,槲皮素、没食子酸和葛根素溶液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的IC50分别为44.86、183.61和555.20 μg/mL,抑制效果为:槲皮素 > 没食子酸 > 葛根素,且均为可逆反应。响应面模型可靠,最优复配浓度为:槲皮素83.25 μg/mL,没食子酸166.50 μg/mL,葛根素650.00 μg/mL,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96.92%±0.17%,与模型预测抑制率96.97%极为接近。本实验不仅减少抑制剂的用量,提高效率,而且为开发利用天然产物及抗痛风食品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不同方法提取香椿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超临界二氧化碳法(SFE-CO2)、超声波辅助乙醚法(UWE)提取真空微波干燥处理后的香椿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利用GC-MS对提取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及鉴定。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共检测出71种风味物质,主要为烯类、酮类与醇类;超临界二氧化碳法检测出56种风味物质,主要为烯类、醛类与醇类;超声波辅助乙醚法可检测出68种风味物质,主要为烯类。HS-SPME法检测的醛类、含硫类、酮类、醇类、酯类、烃类等相对含量最高,UWE法检测的烯类相对含量最高。HS-SPME法还检测出其它两种方法未检测到的含硫类物质——二丙烯基硫醚和叔十六硫醇,这些物质与其它化合物共同赋予了香椿独特的风味。三种方法在提取香椿挥发性化合物种类、组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HS-SPME法能最大程度的提取香椿挥发性成分,较真实、全面的反映香椿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板栗速溶粉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粘壁问题,寻找最适合的板栗喷雾干燥载体材料和干燥工艺。研究了麦芽糊精、乳清分离蛋白、阿拉伯胶、β-环糊精等不同载体材料及添加量对喷雾干燥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同时对板栗速溶粉产品进行品质评定。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最佳工艺为:进口温度190 ℃,进料量20 mL/min,载体麦芽糊精添加量为板栗质量的5%。根据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影响喷雾干燥工艺产品集粉率的因子主次顺序依次为载体添加量>进料流量>进风温度。板栗速溶粉水分含量低为1.60 g/100 g,蛋白质含量高为8.45 g/100 g,脂肪含量低为1.77 g/100 g,白度值达82.18。鉴定出38种挥发性香气成分,酸类、烷烃、醛类物质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42.47%、19.87%、16.81%。通过计算气味活度值(OAV)筛选出了6种关键香气物质为己醛、壬醛、(E,E)-2,4-壬二烯醛、D-柠檬烯、己酸和乙基麦芽酚。制得的板栗速溶粉营养丰富、色泽宜人、风味浓郁、冲调性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与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ve,SAFE)法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ry-Mass Spectrometry,GC-O-MS)分析鉴定新鲜香椿中关键香气成分。结果显示,采用两种萃取方法共鉴定出90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类12种,醛类11种,萜烯类34种,酮类2种,醇类4种,酯类4种,酚类1种,酸类1种,烷烃类15种,环烷烃类4种,其他类2种。经OAV值计算,共确定出(E,E)/(E,Z)/(Z,Z)-二丙烯基二硫醚、反-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2-甲基环硫乙烷、己醛、3-甲基-正丁醛、反-2-己烯醛、反-2-辛烯醛等9种香气成分;经GC-O-MS分析,共鉴定出(E,E)/(E,Z)/(Z,Z)-二丙烯基二硫醚、2-甲基环硫乙烷、反-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己醛、反-2-己烯醛等7种香气活性物质。综合OAV和GC-O-MS分析,最终确认(E,E)/(E,Z)/(Z,Z)-二丙烯基二硫醚、反-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2-甲基环硫乙烷、己醛、反-2-己烯醛为新鲜香椿的关键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挤压转速处理的麸胚所制得的全麦挂面样品煮制前后的挥发性化合物。通过阈值和相对含量计算相对气味活性值,以确定关键风味化合物。最后,结合主成分分析,探究挤压转速对全麦挂面挥发性化合物以及总体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转速的增加,生全麦挂面风味差异明显,熟全麦挂面风味相似。经过转速325 r/min处理的生全麦挂面(生325)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较多,共有67种,其中风味贡献程度最高的是(Z)-2,4-癸二烯醛,其次是(E)-2-壬烯醛,与其他3组生全麦挂面样品风味有明显差异。生175、生225、生275样品中风味贡献程度最高的化合物均为(E)-2-壬烯醛,总体风味差异较小。对熟全麦挂面贡献程度最高的化合物为(Z)-2,4-癸二烯醛,且整体风味相似。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研究8 个产区香椿挥发性成分差异。共鉴定出56 种化合物,醇类和醛类的相对含量较高。基于化学计量学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可以很好区分8 个产区香椿样品。基于PLS-DA模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得分对8 个产区香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判别分析,筛选出12 种(VIP>1)标志挥发性化合物,其中(E)-2-己烯醛-D、乙酸乙酯-D、苯酚、糠醛、苯乙醇是主要的差异代谢物。不同产区香椿挥发性化合物存在较大差异。GC-IMS可以实现对不同产区香椿挥发性化合物的差异化快速分析,为香椿挥发性香气差异研究提供有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