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3篇
轻工业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获得对产毒镰孢菌具有抑制效应的海洋细菌,从对虾肠道中分离细菌,并将分离得到的优势细菌与产T-2毒素的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FG1207)进行固体对峙培养,具有抑菌圈的细菌菌落即为产毒镰孢菌的抑制菌。然后选取对FG1207具有抑制作用的细菌与FG1207进行液体共同培养,用LC-MS/MS技术检测菌悬液中T-2毒素含量,最后对具有抑制FG1207的生长和降解T-2毒素效果的细菌进行16s r RNA序列鉴定和VITEK2细菌生化鉴定。实验结果分离得到8株优势细菌,其中一株对FG1207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LC-MS/MS检测发现该细菌与FG1207共同培养菌悬液中未检测到T-2毒素,说明该细菌不仅能够抑制产毒镰孢菌的生长,还能降解T-2毒素。经16s r RNA鉴定该细菌为海洋尼泊尔葡萄球菌(Nepal Staphylococcus Aureus),相似度为99.93%,VITEK2细菌生化鉴定的相似度为96.86%。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冷藏对虾黑变规律,研究了南美白对虾在为期10 d的冷藏过程中黑变与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SP)的活性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感官黑变呈现出先慢后快的特征,前2 d基本无变化,第3 d时变化开始加快,第5 d变化最为显著,第6至第10 d黑变速率差异不显著,第4 d是黑变防控的关键期。进一步定量分析表明对虾不同部位的黑变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冷藏至第4 d时头部、腹部和尾部间的明度L值差异开始明显,第5 d时三者之间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分析表明对虾冷藏过程中不同部位SP活力与黑变存在显著相关性,头部组织对对SP活力变化最为敏感,其斜率k为0.0312,明显大于尾部的0.0271和腹部的0.0128,是黑变调控的关键部位。本研究证明在冷藏南美白对虾体内也存在酚氧化酶激活系统,SP活力水平同样对酚氧化酶原的激活水平起重要调控作用,其规律和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探索凡纳滨对虾在冷藏过程色差值ΔE*与一些典型质量性状的相关程度。将对虾置于4℃冷藏,每隔1d取出对虾,检测典型质量性状:细菌总数(CFU)、挥发盐基氮(TVB-N)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蒸煮损失率、肌肉pH值及对虾的色差值△E*,并将所得数据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试验结果显示:△E*与CFU、TVBN含量、PPO活性以及pH值的关联度都大于0.6,而与蒸煮损失率的关联度小于0.6,△E*与这些质量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为:PPO活性细菌总数TVB-N含量肌肉pH值蒸煮损失率。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冷藏过程中,PPO活性、细菌总数、TVB-N含量和肌肉pH值都与△E*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PPO活性与△E*的相关程度最高,而蒸煮损失率与ΔE*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快速跟踪对虾保藏过程中的酚氧化酶活力变化,对于改善对虾感官品质和提高产业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酶促反应动力学原理,通过考察反应时间及底物浓度对酶活的影响,建立微量测定体系,并在测定准确度、速度和试剂消耗方面与常量法作对比。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2 min、底物与酶液体积比3∶2时可建立微量测定体系。与常量法相比,微量法在检测酶活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检测速度是常量法的2倍,试剂消耗量仅为常量法的1/20。微量法具有准确性高,试剂用量少,重复性好,方法简单、快捷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对虾中隐蔽态T-2染毒对小鼠生长发育及遗传方面的毒性效应,采用定期递增剂量法进行20 d蓄积染毒实验,以对虾的虾头和肌肉匀浆液灌胃小鼠,连续7 d,记录小鼠器官指数、精子致畸率、微核率,分析对虾中T-2及隐蔽态残留物对小鼠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低剂量染毒对虾对小鼠没有影响,高剂量组(12.2 mg/kg)染毒对虾引起小鼠增重率和器官系数下降,精子畸形率及微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精子畸形率及微核率呈上升趋势。染毒对虾中存在隐蔽态的T-2毒素,对小鼠有一定的遗传毒性,虾头中隐蔽态T-2毒素的含量高于肌肉中的,并与染毒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改变传统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劣势,作者结合学校、学院和学科特点,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的设计性实验项目中。通过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与评价,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目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海洋细菌Bacillus cereus CAMT2377产葡萄糖氧化酶活力。方法对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培养基组成及装液量、接种量、培养温度、发酵时间、转速等培养条件进行筛选,通过单因素分析和统计优化提升菌株产酶性能。结果 Bacillus cereus CAMT2377产葡萄糖氧化酶适宜培养基成分为1%麦芽糖、0. 5%鱼粉蛋白胨、0. 05%CaCl_2,在此培养基中接种8%体积比的种子液后,于31℃,20%装液量,200 r/min条件下培养60 h,产葡萄糖氧化酶活力可在10 U/mL以上;响应面优化产酶过程获得最适参数为温度35℃,时间82 h,转速247 r/min,优化条件下产酶活力提高至15 U/mL以上,较优化前提高了50%。结论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响应面优化,提高了海洋细菌Bacillus cereus CAMT2377产葡萄糖氧化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环保问题,从树立师生的"绿色"理念、强化实验绿色化、更新和优化组合相关课程的实验场所和实验项目、改进与不断调整实验教学手段、采用绿色化评价方式及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节能降耗的探索与实践,以及采取强有力的实验室"三废"处理措施等进行了改革,以构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绿色实验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实现绿色实验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一次性染毒凡纳滨对虾,采用模型拟合法测定T-2毒素对凡纳滨对虾经口LD50,并分析Ca2+-ATPase、多酚氧化酶(PPO)活力以及肌肉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而探明T-2毒素对凡纳滨对虾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T-2毒素对凡纳滨对虾的急性毒性经口一次性暴露的LD50为1.22 mg/(kg·bw),T-2毒素对PPO酶活性和Ca2+-ATPase活性的急性毒性效应ED50分别为0.05和3.22 mg/(kg·bw),比较风险评估指数RI可知,PPO活性可作为生物学效应标记描述T-2毒素对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且比Ca2+-ATPase更加灵敏。T-2毒素急性暴露可导致肌纤维间隙面积比增大,可导致对虾肌肉品质劣化。采用LC-MS/MS定量检测染毒对虾肌肉中的T-2毒素,但是没有发现游离态T-2毒素残留,说明对虾中T-2毒素急性暴露不会引起物质蓄积,但却产生功能蓄积,可能是T-2毒素以隐蔽态形式存在,导致初始轻微损伤逐渐累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从凡纳滨对虾中分离和鉴定腐败优势菌,并对其进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和AI-2的测定。通过细菌自动生化鉴定系统和16S rDNA序列鉴定优势腐败菌;利用生物检测菌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JZA-1测定其AHLs、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BB170检测其AI-2,并探究其动态生成规律。最终分离得到10 株腐败优势菌,有4 株菌均为变形杆菌属(Proteus),其他分别为Oceanisphaera profunda、溶血性葡萄球菌(Stapylococcushaemolyticus)、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Bacillus siamensis、Exiguobacterium aaestuarii。分离腐败优势菌中的6 株革兰氏阴性菌均产生AHLs信号分子;变形杆菌属、腐败希瓦氏菌、短杆菌属、Bacillus siamensis产生AI-2信号分子。优势腐败菌的AHLs活性与菌体生长密度呈正相关,AI-2产生量在菌体生长对数期累积,在菌体生长24 h后活性迅速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