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制备与鉴定牛奶主要过敏原β-乳球蛋白(β-LG)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双抗体夹心检测法。方法以β-LG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融合免疫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NS-1。半固体培养基法结合有限稀释法筛选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杂交瘤细胞株诱生小鼠腹水,采用蛋白A亲和层析法获得纯化抗体。利用Ig类与亚类鉴定试剂盒鉴定该单克隆抗体的Ig亚型。间接ELISA方法和Western Blot鉴定抗体效价和特异性以及与其他过敏原的交叉反应性。建立双单克隆抗体夹心法,检测β-LG。结果共获得抗β-LG细胞株6株,分别命名为1H8,4A7,4C3,1F9,1G5,3D11,效价均高于20万。经抗体亚型鉴定,6株抗体均为Ig G1型。Western Blot的结果表明6株抗体能识别β-LG。在特异性检测实验中,6株抗体与其他种类食物过敏原无交叉反应,而1G5和3D11与牛奶酪蛋白过敏原有交叉反应性。通过建立双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法,发现牛奶β-LG蛋白的检出低限为:15.625 ng/m L,标准曲线在15.625~250 ng/m L范围内线性良好。结论获得高效价抗体6株,建立了高效、高特异性的牛奶过敏原β-LG的检测方法,为食品中牛奶过敏原的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确定已获得的四株榛子主要过敏原Cor h 1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方法 构建谷胱甘肽疏基转移酶 (GST)与Cor h 1不同截短体的表达载体并表达GST-Cor h 1融合蛋白, 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单抗与不同融合蛋白的反应, 并结合DNAstar表位分析软件推知不同单抗的抗原识别表位区域。结果 确定了四株Cor h 1单抗的抗原识别表位区域, 分别是4G7和2H3抗体的抗原表位位于Cor h 1第120~126位氨基酸, 5F2和1G4抗体的抗原表位位于Cor h 1第43~52位氨基酸。结论 四株Cor h 1单抗的抗原识别表位区域的确定, 为Cor h 1的进一步研究和食品安全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在柔性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采用分步水热法在碳布(CC)表面先后生长MnMoO4和镍锰层状氢氧化物(NiMn-LDH)纳米片,得到复合纳米阵列电极NiMn-LDH/MnMoO4/CC。分别以该柔性电极和AC/CC作为正极和负极,组装成NiMn-LDH/MnMoO4/CC//AC/CC柔性超级电容器。测试结果表明,该柔性电极在1 A·g-1电流密度时比电容为2 304.5 F·g-1,20 A·g-1时倍率为78.2%。该器件可提供的最高能量密度为20.5 Wh·kg-1,最大功率密度为4 804.1 W·kg-1;经10 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达到96.6%。此外,此柔性器件电极经扭曲后的比电容仍可保持正常状态的96.0%,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