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1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射能的应用于渔产品有四种基本应用方式;1.不完全杀菌(Radurization)或巴民灭菌法,应用于新鲜鱼贝介类与小虾等,目的在延长冷藏保存期;实际使用线量大约为75~250Krad(0.75~2.5kGy)。2.食物中毒菌杀灭(Radicidation或Sanizanion),对冻结的渔产品为小虾、蛙腿、鱼片及细碎鱼块,或已脱水的高蛋白质制品奶鱼粉,鱼蛋白质抽出物干扮。目的在杀死不产芽胞的病原菌如沙门氏菌、实际应用线量为0.25到1Mrad(2.5~10KGy)。由于在冻结与脱水的渔产品中,或实际上水分已不存在,或处于固态;水分因放射能裂解(Radiolysis)介入的化学变化很小或不存在,所以上述放射线量不会引起不良的感官检验效应。3.毁天昆虫虫卵及幼虫,适用于渔产品的干制品,线量为低于100Krad(1KGy)。4.为完全杀菌(Radappertization)用于加工渔产品以供长期,非冷藏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据Toldt,F(1993)报告,捺究干制火腿在缓慢加工(15个月)间各不同时期的组织蛋白酶B、D、H及L活力,发现在加工终末,B、H及L显示低回收活力(为原初活力的5-10%),而D于5-10个月后几乎消失。水溶性蛋白质的...  相似文献   
3.
<正>宰后肌肉的生化为肉品科学的基础之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方面的知识,令人注目的进展,关系到食品科学、动物科学或冷藏事业.宰后肌肉的生化和肉品质间的关系肉在刚宰后时期的品质结局:1.由于肌原纤维性ATP—酶活性的结果,肌肉纤维发  相似文献   
4.
猪肉中生物胺的含量据Nemeth-Sierdohelyi,E.(1993)报道,猪肉样品(不同解剖部位及PSE情况)采自10头Pietrain×杜洛克猪胴,用HPLC分析其生物胺类,测知新鲜样品含精胺13-17毫克/公斤,亚精胺0.5-0.7毫克/公...  相似文献   
5.
<正>已知生物的现象型(形态、血型、活力甚至于免疫力)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对于猪PSE肉,日本科学家早就提出和猪的血型有关.1989年G·Monin博士提出氟烷敏感基因(nn,隐性)影响宰后猪肌肉pH下降的速率.最近加拿大艾伯塔省拉科姆农业研究站专家门的研究结果,认为猪体内存在的氟烷基因效应,显然依据猪上市(销售屠宰)的体重而改变.  相似文献   
6.
牛乳中有两大类酶,一类是内源性的,即乳汁本身固有的酶(来自血浆、乳腺细胞及白细胞),另一类系外源性的,由乳汁污染环境中的细菌后,细菌所产生的酶类。它们和牛乳的保存性、生化反应、品质变化、加工工艺及卫生检验有关联。如还原酶不存在于乳汁中,一般来自乳汁内的细菌的生长、增殖玘生化活动。乳中各种对热敏感的酶,则可利用之以鉴别牛乳曾否加热和加热  相似文献   
7.
所谓发酵剂(starter)系指能在一定基质中引起发酵作用的菌类,包括真菌(霉菌、酵母)和细菌,它们能引起乳酸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及丙酸发酵等;使人们获得所期望的成品,和良好的风味。有的乳酸发酵细菌能产生某些抗菌物质,抑制腐败性细菌或病菌的生长。当然也有相反的一面,例如丁(酪)酸细菌的丁酸发酵,会使乳品产生不良风味,甚或败坏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 新西兰、英伦及澳洲的不少研究者,如Carse(1973)和Smith等(1979),曾经指出电刺激法是增进肉嫩度的有效方法.其好处还包括肉的适口性增加,“热环”(Heat—ring)的发生减少,能增进肌肉的结实程度,使大理石化的发展更快,肌肉的颜色更鲜亮,可减少肉达到嫩化所需的后熟时间.但在肉联厂内,因受空间限制,大多数屠宰一整修线上对胴体应用电刺激有问题.在屠宰加工线上于什么场合施行电刺激为最适当?有待于实验测定.本试验目的即在评定屠宰工序的不同期间,施行电刺激法对山羊  相似文献   
9.
据 EI Ebzary(1981)报道,将切块的牛内在-18℃冻藏六个月,如用海藻酸盐薄膜涂上(毋需要干燥程序),再包装予聚乙烯料袋内,其好处为:更可保全其湿度总氮的损失减少  相似文献   
10.
人们通常消费各种食物及饮料,有些人还要补充酒类、维生素与矿物质。进食这些东西不论是单独或配合的,同时或不同时的,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潜在可能性。 食物的相互作用基础 食物为多方面来源的复杂化学组合。所有食物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可能和其它食物发生相互的化学作用。这些化学分子在机体内交互作用对人体健康可产生重要的后果,如决定机体对养分的生物受用度、吸收和利用。其中,有的作用是有益的,有的可能是有害的,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