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5篇
轻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寻找适合测试织物电阻的电极,选用铝箔、铜箔、导电膏和导电胶作为柔性电极材料,结合ZC36型高阻计研究这4种柔性电极材料对织物电阻测试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轻压下,4种电极材料测试体积比电阻率差异较大,导电膏和导电胶测试差异较小,适合轻压下织物体积比电阻率的测试;4种电极测试的织物表面比电阻率也存在较大差异,在保证良好接触的前提下(100~200 Pa),铜箔和铝箔适合织物表面比电阻率测试。织物表面平整硬挺,在压力较大时,4种导电材料均可作为测试用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城市公园作为公共活动场所,除要发挥其生态、景观、文化、休闲的功能外,还要适应发展的需要,成为城市应急避险系统的重要场所之一。本文结合北京万寿公园应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情况,阐述了公园建设应急避险系统的必要性和基本建设要素,以及建设后如何变维护为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功能,确保公园应急避险系统高效运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以模具温度、熔体温度、注射时间、保压时间、保压压力5个因素为设计变量,空调风叶叶片尖部Z轴坐标最大差值为目标变量,采用田口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并根据实验方案进行CAE模拟,根据模拟结果采用BP神经网络构建设计变量与目标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并利用GA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全局最优求解。求得最优工艺参数为:模具温度45 ℃、熔体温度205 ℃、注射时间1.8 s、保压时间6 s、保压压力50 MPa。模拟验证得到优化工艺参数下的目标变量为0.08 mm,低于各个实验设计方案,且风叶各叶片翘曲均匀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CAD/CAM数控网络系统是一种以windows为操作平台,以CAD/CAM软件为操作方式,并利用中央计算机集成控制和网络数据通信来实现DNC数控加工和数控编程的网络系统。该系统主要适用于企业生产数控化和相关教学、研究单位。  相似文献   
5.
周小蓉  黄立东 《中国机械》2013,(13):105-105
数据传递是CAD/CAM集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因为CAD与CAM的基础信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使得CAD与CAM之间的信息传递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为了让CAD与CAMX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信息传递,就需要构建出相应的数据转换模块,这样CAM将能够对CAD的信息进行直接的读取,从而让CAD与CAM之间的信息传递得以实现。本文对CAD/CAM集成过程中产品数据传递进行了研究,通过利用VisualC++来对数据交换模块进行构建,这样就能够让CAD与CAM之间形成有效的关联,从而让CAD/CAM集成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有很多混凝土桥梁需要维修或加固。近年来,采用粘贴CFRP布加固混凝土结构的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充分利用CFRP布的高强特点。对CFRP布施加预应力后,再粘贴于粱底进行加固,可以取得更好的加固效果。本文介绍预应力CFRP布在混凝土桥梁加固中的应用技术及其施工阶段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钢-混凝土结合梁由于其突出的综合效益优点已经在土建工程中得到大量的应用,但就其具体分析而言,加载荷载多参照国外规范执行。基于广州市内环线某路段实测的交通量调查结果,推导出了该路段高架桥的标准车辆荷载谱加载,利用MSC.Fatigue对桥梁整体和局部进行了疲劳寿命评估。  相似文献   
8.
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小蓉  陈世鸣  顾萍  余华 《钢结构》2005,20(3):9-11,17
在钢-混凝土组合梁中采用体外预应力技术,具有提高组合梁的刚度以及承载能力,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开裂,提高结构的耐久性等优点。近年来,国内已相继建造了采用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的城市桥梁和结构,但在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性能、施工和使用阶段的受荷机理以及设计和应用方面仍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回顾了国内外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研究及应用进展,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可供研究及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曹须  常雷  畅宁波  陈旭荣  陈卓俊  崔著钫  戴凌云  邓维天  丁明慧  龚畅  桂龙成  郭奉坤  韩成栋  何军  黄虹霞  黄银  Kaptari L P  李德民  李衡讷  李民祥  李学潜  梁羽铁  梁作堂  刘国明  刘杰  刘柳明  刘翔  罗晓峰  吕准  马伯强  马伏  马建平  马余刚  冒立军  Mezrag C  平加伦  秦思学  任航  Roberts C D  申国栋  史潮  宋勤涛  孙昊  王恩科  王凡  王倩  王荣  王睿儒  王涛峰  王伟  王晓玉  王晓云  吴佳俊  吴兴刚  肖博文  肖国青  谢聚军  谢亚平  邢宏喜  徐瑚珊  许怒  徐书生  鄢文标  闫文成  闫新虎  杨建成  杨一玻  杨智  姚德良  尹佩林  詹文龙  张建辉  张金龙  张鹏鸣  张肇西  张振宇  赵红卫  赵光达  赵强  赵宇翔  赵政国  郑亮  周剑  周详  周小蓉  邹冰松  邹丽平 《核技术》2020,(2):3-61
轻子散射实验是探索核子与原子核结构的理想工具。中国电子离子对撞机(Electron Ion Collider in China,EicC)建议书设想在已开建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gh Intensity heavy ion Accelerator Facility,HIAF)的基础上,升级质子束流为20 GeV的极化束流,并建造2.8~5 GeV极化电子束流,从而实现质心系能量为15~20 GeV的双极化电子-离子对撞。EicC设计的亮度为(2~4)×1033cm-2?s-1,质子束流极化率达到70%,电子束流极化率达到80%。该装置除了能提供极化轻离子束流(例如:氦-3)外,也可产生非极化重离子束流(碳-12~铀-238)。EicC将聚焦核子海夸克部分子结构、原子核物质结构与性质、奇特强子态三个方面的物理研究。高亮度、高精度的对撞机有助于精确地测量核子结构函数并对核子进行三维成像,揭示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规律;原子核部分子分布包括核子短程关联以及原子核介质效应同样是该提案的重要科学目标;EicC能区接近重味夸克产生阈值,在研究重味强子谱...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