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气相色谱的载气通常用惰性气体,它在红外区无吸收谱带,因此气相色谱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GC/FT—IR)的接口无需考虑载气在光管中对被测馏分吸收带的影响。目前国外有各种形式的GC/FT—IR接口出售。但是液相色谱则不同,其流动相通常采用有机溶剂。它们在红外区往往有其特征频率的吸收带,严重地影响着色谱馏份的红外光谱鉴定。因此,高效液相色谱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HPLC/FT—IR)联用的接口,除液体流动吸收池外,尚无其它的定型产品。  相似文献   
2.
应用微观粒子波动和分子轨道理论,解释生物标志化合物在沉积体系中自身独有的“电子离域-外质子磁旋反应”的重排机理。首先阐明生物标志化合物立体异构重排的理论依据;然后分别探讨了萜、甾烷类立体异构重排和成熟度对应关系;极性、非极性生物标志化合物异构体重排和油气运移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 粮食和其它作物中含有的微量镉和铅对人体极为有害,国内外均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了提供大量的准确可靠的数据,目前广泛采用高温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它可以获得非常高的灵敏度,缺点是气态的原子和其它干扰物在石墨炉中的停留时间长,物理与化学干扰极为严重,甚至在无氘灯和蔡曼效应背景扣除的仪器中,不经过化学分离,几乎不能测定。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们系统地研究了各种酸介质中基体  相似文献   
4.
干酪根热降解成烃属浅层有机论的范畴;地幔物质分异成烃属地幔无机论的范畴。笔者根据西北地区地壳厚度大,沉积盆地经多次构造运动改造和多沉积旋回的特点,提出在中地壳低速塑性层中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有机质成烃机制。塑性层的蠕变运动形成富含水的低密高压热流团,对有机质具有激活作用。通过粘土矿物的质子酸,使有机质产生催化裂解加氢反应而成烃。运移至沉积盖层有效构造中成藏  相似文献   
5.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伊利石上的吸附量,研究了K~+、Mg~(2+)、Fe~(3+)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吸附的影响,提出并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证实了这几种阳离子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祁连-柴达木构造域主要盆地与周边山系“既是构造变形间的相互约制,又是物质间的相互补给的双重耦合关系”的新立论。其基本内容为:盆地-造山带耦合构造体系以壳内拆离伸展为动力;盆地深层拆离伸展向造山带楔入(俯冲),为盆地拉张坳陷创造条件;造山带的浅层则以倒退式依次变新向盆地多期次、多层次逆冲-推覆(仰冲)并伴随走滑控制盆地浅层构造变形。壳内物质随水平拆离伸展,沿低速高导层由盆地向造山带转移,由于受  相似文献   
7.
将“负熵”概念引进有机质生油领域,以微观物理为基础,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机质生油机理:在非线性和非平衡的复杂系统中,若有“负熵”输入,系统中耗散的有机质便会自组织地形成一种新的有序结构石油烃。  相似文献   
8.
应用“活力论”原理研究“活性分子”在有机质成烃过程中的作用.首先阐明了烃源岩的粘土矿物晶格水和粘土矿物集合体间的层间水的水分子性质及其演变过程,然后叙述了水“活性分子”形成质子酸束(H^ )的原理和机制及其在可溶性有机质成烃过程中的加氢脱水作用和加氢脱羧酸成烃作用;探讨了水“活性分子”的质子酸束对大分子干酪根轰击的“多代链式反应”的裂解成烃过程及其烃类产物的性质与组成;最后解释了生物标志化合物胆甾烷的立体同分异构体不同深度丰度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祁连-柴达木构造域盆地-造山带耦合构造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祁连-柴达木构造域主要盆地与周边山系“既是构造变形间的相互约制,又是物质间的相互补给的双重耦合关系”的新立论。其基本内容为:盆地-造山带耦合构造体系以壳内拆离伸展为动力;盆地深层拆离伸展向造山带楔入(俯冲),为盆地拉张坳陷创造条件;造山带的浅层则以倒退式依次变新向盆地多期次、多层次逆冲-推覆(仰冲)并伴随走滑控制盆地浅层构造变形。壳内物质随水平拆离伸展,沿低速高导层由盆地向造山带转移,由于受造山带地壳增厚效应的约制,物质也随之转为垂直伸展方向转移。形成了盆地深部物质向造山带补给,造山带浅层向盆地提供沉积物源,从而达到盆地-造山带体系的物质平衡。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盆地新生代油气藏深部有机质成烃的论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利用科拉半岛超深钻的实际资料和德国黑森地区地壳深部(地震)地球物理资料,证实中地壳低速塑性层矿化水的存在的基础上,应用深部成烃的基本原理,归纳出深部有机质成烃最终产物的有机化合物组合的特征为:短链正构烷烃多于长链、双环芳烃多于稠环、硫芴(二苯并噻吩)多于氧芴和芴、二环和三环萜烷丰度较高以及原油多为高成熟度等。这些有机化合物特征与塔西南幼陷羊布拉克油气藏和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冷潮油气藏中的有机质成分进行对比,认为它们的原油都是来自深部中地充低速塑性层,通过滑脱构造带和推覆断裂带,在晚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运移至有效构造区带成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