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方法,从腐败年糕中分离得到疑似腐败菌.对分离、纯化培养获得的7株疑似菌进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等方面的分子鉴定,结果表明7株菌分为芽孢杆菌和短芽孢杆菌(RC1)2属.其中芽孢杆菌属中的6株菌又分为解淀粉芽孢杆菌(RC7)、芽孢杆菌(RC2)和枯草芽孢杆菌(RC3、RC4、RC5、RC6)3个种.  相似文献   
2.
该文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法,对上海市市售低温酸奶中细菌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一共选取16个酸奶样品进行分析,其中8个样品来自同一品牌,其余来自其他8种不同品牌.结果表明,在16个酸奶样品中共得到16种主要的细菌操作分类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序列,其中优势的OT...  相似文献   
3.
基于电子鼻区分三种致病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探讨一种快速检测致病菌的电子鼻方法。本研究利用基于金属氧化物传感器的电子鼻技术检测蜡样芽孢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和缓慢葡萄球菌三种致病菌培养液的挥发性代谢产物,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对电子鼻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CA模式识别结果显示该技术能够很好的将三种细菌在培养液中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图谱进行区分,CA分析进一步显示单增李斯特菌与缓慢葡萄球菌的气味指纹图谱比较接近,而蜡样芽孢杆菌的图谱与它们的差异较大。研究表明该电子鼻技术有望在致病菌快速检测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基于金属氧化物传感器阵列的电子鼻技术对五株单增李斯特菌和五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电子鼻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电子鼻模式识别技术能够很好地将五株单增李斯特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图谱进行区分,而在同一技术条件下对五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图谱只能进行部分区分,利用向这五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培养液中添加NaCl至饱和的方法,可以将五株菌完全区分开来,区分效果显著增强。实验表明利用电子鼻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技术对食源性致病菌在菌株水平上的区分和鉴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望将该技术开发成为一种快速、简便、无损的食源性致病菌新型检测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5.
预处理对热风干燥番茄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预处理方法对不同温度下热风干燥番茄粉理化性质的影响。预处理方法包括醇滤、水滤和糊精助滤,并以无任何添加物直接过滤的样品作对照。样品经预处理后,置于一定温度下强制对流干燥至规定含水量,粉碎后得番茄粉,分别测定所得番茄粉的番茄红素含量、堆密度、分散时间、复水比、吸湿性和颜色。实验结果表明,番茄粉的理化性质与预处理方法有密切关系,醇滤预处理所得番茄粉的品质最好,其次是水滤,而糊精助滤与直滤相差不大。在65℃下干燥时,醇滤样品的番茄红素含量是直滤样品的1.43倍,提高了176.34μg/g;堆密度从0.44g/mL降低到0.33g/mL,分散时间由52s减小至23s,复水比由原来的7.6倍增加到10.3倍,吸湿性由1.9%增加至3.1%;粉末L*值由48.13增加至53.55。证明醇滤预处理可明显提高番茄粉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减小其堆密度和分散时间,增大复水比和吸湿性,且番茄粉的颜色更加亮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季节性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ARIMA)模型分析并预测上海市售牡蛎中诺如病毒(NoV)的检出率,为水产品中NoV的污染规律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6月—2019年11月,从上海芦潮港海鲜市场定期采购牡蛎样品共531只,通过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PCR),对其进行了NoV检测,按季度分析检出率。采用季节性ARIMA模型对牡蛎中NoV的检出率数据拟合建立模型,经过数据平稳化、模型选择和拟合、模型诊断得到最优模型,并运用最优模型对未来四个季度牡蛎中NoV的检出率进行预测。结果 拟合出的季节性ARIMA(0,1,1)(0,1,0)4为最优模型,赤池信息量准则的修正值(AICc)最小(58.70),残差经Ljung-Box检验为白噪声序列。模型拟合牡蛎中NoV的阳性率趋势与实际检出率趋势基本吻合,平均绝对误差(MAE)为4.8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30.25。用最优模型预测的未来四个季度牡蛎中No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89%、12.80%、9.47%、6.14%。结论 季节性ARIMA模型(0,1,1)(0,1,0)4能较好地拟合牡蛎中NoV的阳性检出率趋势,对NoV污染的牡蛎等水产品的风险评估及NoV流行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反应(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技术(RPA-lateral flow dipstick, RPA-LFD)快速鉴别大西洋鳕鱼制品真伪的方法。对比大西洋鳕鱼和常用来冒充鳕鱼的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设计针对大西洋鳕鱼的特异性探针和引物,建立针对大西洋鳕鱼的RPA-LFD检测方法。该实验筛选最佳引物和探针并评估其特异性,优化反应温度、时间和现场检测条件,并对20份市售“大西洋鳕鱼”及常见的冒充鳕鱼的鱼类制品进行现场检测,评估检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RPA-LFD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在44℃、14 min条件下的检测效果最好。在现场开展快速检测,效果良好,20份鳕鱼制品检测结果经过基因测序证实和产品真实成分一致。该研究建立的大西洋鳕鱼RPA-LFD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反应耗时短、操作简便、结果可视,有良好的现场快速检测应用前景,为大西洋鳕鱼制品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为水产品市场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