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考核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将基于超星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提出针对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的改革方案。改革后的教学模式较大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参与度及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六堡茶是有着特殊风味的后发酵茶,其香气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该试验先采用顶空搅拌子吸附萃取(headspace 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HS-SBSE)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六堡茶香气成分,通过香气相对气味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筛选出参香、枣香六堡茶关键成分。试验结果显示,六堡茶样品共鉴定出来51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其中参香六堡茶共鉴定出α、β-紫罗酮、雪松醇等13种关键香气成分,枣香香六堡茶共鉴定出β-紫罗酮、水杨酸甲酯、芳樟醇等15种关键香气成分。该研究为六堡茶香型的鉴定、品质调控提升、生产工艺研究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传统六堡茶挥发性组分及关键呈香物质,该研究采用搅拌吸附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风味轮技术对三个传统六堡茶样品进行挥发性组分分析。论文鉴定出芳香烃类、醇类、酮类、醛类、烯类、杂氧化合物六大类共39种香气化合物,样品挥发性组分及相对含量差异明显:农家六堡茶含有较高醇类(62.66%)和烯类(26.64%)挥发性化合物,六堡茶果含有较高醇类(81.10%)和醛类(3.62%)挥发性化合物,六堡老茶婆含有较高的醇类(56.13%)和烯类(36.95%)挥发性化合物;α-雪松醇是传统六堡茶样品相对含量最高(38.92%~49.12%)挥发性组分。样品经ROAV值计算确定α-雪松醇、韦得醇、别雪松醇、β-芳樟醇等对8种化合物为对样品香气具有决定作用的挥发性组分(ROAV>1.00),香茅醛、反-2-辛烯醛、2-正戊基呋喃等7种化合物为对样品香气具有修饰作用的组分(0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广西地区六堡茶中有机污染物9,10-蒽醌残留情况与居民膳食暴露量,试验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在广西地区收集的不同陈化时间的98份六堡茶样品进行9,10-蒽醌含量检测,并进行相应膳食暴露量评估。结果表明:98份六堡茶样品中62份检测出9,10-蒽醌残留,检出率63.26%(62/98),残留量范围12.00~410.21μg/kg,平均残留量40.1μg/kg;参考欧盟EUNo 1146/2014中茶叶9,10-蒽醌残留限量20μg/kg进行判定,样品超标率56.12%(55/98),其中陈化时间15~20年组样品超标率最高,为94.12%(16/17),平均含量最高达111.68μg/kg;参考六堡茶感官审评国家标准方法浸泡茶叶样品,样品中9,10-蒽醌平均浸出率为8.12%;试验采用单项指数法对样品中9,10-蒽醌进行污染评价,发现出现轻度污染以上样品占比高达56.13%;根据点评估法对样品中9,10-蒽醌膳食暴露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广西地区居民每周平均膳食暴露量为0.683 0 ng/(kg Bw);鉴于有机污染物9,10-蒽醌(2B组)存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风险,建议...  相似文献   
5.
微胶囊化芝麻油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优化确定壁材、心材配方及工艺条件,采用喷雾干燥法对芝麻油进行了微胶囊包埋,并对产品进行了电镜扫描。在此基础上用DSC测定出该壁材的玻璃化温度为64.6℃,从而为该产品的常温储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广西六堡茶为例,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残留量。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80%乙腈+0.2%氨水)超声提取,流动相为0.1%甲酸—水和0.1%甲酸—甲醇溶液,梯度洗脱,内标法定量。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0.1~8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 6,检出限均为1.0μg/kg,定量限均为3.0μg/kg,满足茶叶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残留量的监管判定要求。通过加标验证,回收率均为92.0%~104.7%,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4%。结论:试验方法结合净化管净化(147.7 mg PSA,15.1 mg GCB,887.2 mg硫酸镁),以Kinetex~? 2.6μm Biphenyl 100?色谱柱(100 mm×3.0 mm)分离,解决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提取回收率低、前处理复杂的问题,使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出峰良好,抗干扰性强。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六堡茶中真菌的多样性及真菌毒素残留量情况,验证其饮用安全性,该试验选取10批次不同年份、不同企业生产的梧州六堡茶样品进行研究,先提取样品的总DNA,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ITS测序分析,然后采用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方法测定样品中 16 种常见真菌毒素等残留量。研究结果表明,梧州六堡茶中真菌的优势菌为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10个样品全部含有曲霉属,其平均相对含量为50.6%~99.9%,10个样品曲霉属平均相对含量86.4%;试验样品中真菌毒素残留量全部低于方法检出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