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同提取方式茶叶籽油脂肪酸及V_E组成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脱壳茶叶籽为原料,分别采用超临界CO2选择性萃取、压榨法及索氏法从茶叶籽中提取茶叶籽油,采用国标方法分析了不同提取方式得到的茶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VE组成。结果表明:采用三段式超临界CO2选择性萃取,不同萃取阶段得到的茶叶籽油脂肪酸组成存在一定变化规律,随着萃取压力及温度的升高,超临界CO2萃取出部分微量脂肪酸,包括:C14∶0、C16∶1、C20∶0,而这些脂肪酸在采用压榨法及索氏法提取得到的茶叶籽油中未检出。茶叶籽油中VE以α-VE为主,采用三段式超临界CO2选择性萃取茶叶籽油,VE主要在第一阶段被萃取出来,后呈逐段降低趋势,而且第一阶段茶叶籽油中VE含量高于压榨法及索氏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对茶叶籽油进行脱酸处理,研究了不同蒸发面温度下分子蒸馏脱酸对馏出物及馏余物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影响;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法评价分子蒸馏脱酸处理后茶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为分子蒸馏技术在茶叶籽油物理精炼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采用分子蒸馏操作条件为进料流量120 mL/h,刮板转速50 r/min,蒸发面温度230℃,绝对压强4 Pa,冷循环温度8℃时,脱除茶叶籽油中的游离脂肪酸效果显著,馏出物质量所占比例仅6%,馏余物酸价由原来的3.09 mgKOH/g降至0.18 mgKOH/g,同时过氧化值也显著降低,由原来的3.52 mmol/kg降至0.45 mmol/kg;优于传统的碱炼脱酸工艺。加速试验表明氧化稳定性比未经分子蒸馏处理的茶叶籽油较佳。分子蒸馏技术在高档茶叶籽油的物理精炼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海藻糖对大米淀粉回生特性的影响,使用原子力显微镜、低场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对淀粉分子结构、水分分布以及流变学和热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回生3h和24h后,添加质量分数1.6%海藻糖的大米淀粉(T-淀粉)浸出的直链淀粉比大米淀粉分别降低了8.6%和11.5%。淀粉回生过程中分子链构象收缩,向有序规则化趋势排列,而添加海藻糖可以抑制分子构象的收缩。大米淀粉回生24h后有序程度增加了19.0%,而T-淀粉回生24h后有序程度仅比未回生淀粉增加了3.0%,海藻糖能显著降低大米淀粉体系的短程有序结构。T-淀粉与水分子的结合能力(强、弱结合水)显著高于大米淀粉(P<0.05)。T-淀粉体系中自由水的析出以及重结晶进程受阻,是抑制淀粉短期回生的原因之一。加入海藻糖后淀粉体系的回生焓和回生度均显著降低,且海藻糖带来的这种优势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越发凸显,T-淀粉体系长期回生的回生焓显著降低。因此,海藻糖不仅可以有效抑制淀粉的短期回生,对长期回生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三辊斜轧穿孔工艺的特点,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其工艺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管坯在三辊穿轧过程中等效应变、等效应力分布以及轧辊扭矩、顶头受力的变化情况。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以作为新工艺开发和理论研究的参考。通过实验进一步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尾环、轴承失效等故障原因,可为设备的设计和工艺改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苹果采后面临自身呼吸作用和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导致的腐败,为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对苹果分组后分别进行单纯清洗、单纯防护、单纯喷涂魔芋葡-甘聚糖-Ag可食膜、综合涂膜和防护等不同处理后再作振动试验,常温存放每隔七天检测失重率、腐败率、丙二醛(MDA)、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硬度、VC含量、总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样品经过振动后随贮藏时间延长,失重率和腐败率升高,其余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进行过防护和保鲜处理的样品特性要好于未处理的样品特性。振动能加速采后苹果的腐败,但采用涂膜和缓冲防护的综合措施后,确实可以降低振动对苹果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淀粉基食品是食品中最常见的种类之一,食品中淀粉回生现象主要发生在淀粉基食品中.淀粉回生会导致食品食品持水性降低、硬化以及消化率降低等问题,目前已明确的淀粉基食品水分含量、储存温度、蛋白质、脂质添加比例、酶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淀粉的回生,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对淀粉分子层面的认识加深,抗性淀粉以及一些新型抗回生组分也逐渐出现在...  相似文献   
7.
桉叶精油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但其易挥发性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为扩大桉叶精油的应用范围,以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桉叶精油微胶囊。综合考察了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壁芯比、乙醇与精油比、水与β-环糊精比等单因素对微胶囊包埋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桉叶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壁芯比、包埋温度和包埋时间对包埋效果影响显著,而乙醇与精油比、水与β-环糊精比对包埋效果影响较小。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为:包埋温度40℃,包埋时间2 h,壁芯比10∶1,乙醇与精油比25∶1,水与β-环糊精比10∶1,此条件下制备的桉叶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包埋率为70.33%,包埋得率为86.27%。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3种测定桉叶精油微胶囊包埋油含量的方法,为包埋油含量的测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干燥失重法、挥发油测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桉叶精油微胶囊包埋油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这3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种方法的RSD值均不超过5%,加标回收率均在90%~120%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干燥失重法测定结果偏高。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复杂,相对成本较高,但检测速度快。挥发油测定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但耗时较长。结论 3种方法均适合包埋油含量的测定,但挥发油测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精密度和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着色渗透法对非PVC膜输液袋口管焊接不牢与袋体焊接部位存在渗漏通道进行检测,与荧光探伤法进行比较,用密封性试验验证可靠性。试验结果证明着色渗透探伤法检测非PVC膜输液袋口管焊接情况方便、快捷,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超声波探伤检测的原理,并应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对食品软包装袋封边封口强度低、含泄漏通道和含夹带物等几种缺陷形式进行扫描。通过扫描后的反射波信号,定位封边内的缺陷类型及位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