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释有机磷农药—甲基对硫磷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与致毒机理。[方法]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法研究甲基对硫磷与BSA的相互作用。[结论]甲基对硫磷能与BSA相互作用,其作用程度和方式与浓度、酸度和离子强度等因素有关。甲基对硫磷对BSA的荧光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到结合位点数(n)和结合常数(K),且结合距离(r)小于7 nm。二者的作用力为氢键或范德华力。甲基对硫磷使BSA构象发生变化,且对酪氨酸残基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泡沫分离法提取杏仁蛋白的最佳工艺,在进料pH、进料浓度、鼓泡气速和鼓泡时间对杏仁蛋白分离效果影响的基础上,利用田口实验设计法建立了杏仁蛋白的两级泡沫分离工艺。结果表明,泡沫分离最佳工艺条件为:pH4.0、进料浓度6 g/L、气速400 mL/min,鼓泡时间1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一级泡沫分离所得杏仁蛋白的质量分数为75.23%,蛋白回收率为79.48%;二级泡沫分离所得杏仁蛋白的质量分数为84.71%,蛋白回收率为71.19%。实验结果表明,两级泡沫分离法可以作为分离杏仁蛋白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刺参2 种天冬氨酸蛋白酶的酶学性质及其对自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刺参体内2?种天冬氨酸蛋白酶——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D)和组织蛋白酶E(Cat?E)的酶学性质进行探讨,并考察两者可能在刺参自溶中的参与作用。先用Tris-HCl缓冲溶液提取刺参体壁中的粗酶,采用特异性荧光底物法测定Cat?D和Cat?E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Cat?D和Cat?E的最适pH值分别为5.0和4.0,分别在60?℃和40?℃呈现最大酶活性,两者在20~40?℃活性均较为稳定。Zn2+、Cu2+、Fe2+、Fe3+、Mn2+可抑制Cat?D的活性,抑制率分别为86%、76.3%、29.2%、56.5%和48.5%。Fe3+、Fe2+、Cu2+可抑制Cat?E的活力,抑制率分别为99.1%、82.2%和28.6%。Pepstatin?A、Z-Leu-Leu-Leu-H、苯甲基磺酸氟、1,10-菲啰啉能够抑制两者活性,抑制率分别约为98%~99%、65%~78%、30%~35%、19%~23%。二硫苏糖醇、L-Cys和乙二胺四乙酸则可将两者活性分别提升30.4%~31.1%、7.58%~9.64%、6.6%~7.9%。结果表明,刺参Cat?D和Cat?E为2?种具有一定金属离子敏感性和依赖性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其活性中心有丝氨酸和半胱氨酸参与其活性调节,且两者很有可能参与刺参自溶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4.
采用基于变密度法的拓扑优化方法对强制对流空气热沉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最小压降作为优化目标,传热性能为约束条件,采用二维双层模型代替传统三维模型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在优化过程中改变插值参数方法,有效避免优化结果中阻塞结构的形成.将拓扑结构与直翅片结构进行对比,在入口速度为1.2 m/s时,拓扑结构热沉的平均温度比直翅片热沉...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氢溶液改性活性炭催化微波照射降解结晶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氧化氢改性活性炭(AC)存在下,微波照射能使结晶紫溶液快速降解。本文采用UV-vis光谱、离子色谱和液相色谱(HPLC)探讨了过氧化氢浓度、浸泡时间、微波照射时间、催化剂用量以及结晶紫溶液初始浓度和酸度等因素对结晶紫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微波照射时间或增加改性AC加入量可提高降解率。改性AC作为微波降解结晶紫...  相似文献   
6.
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黄蜀葵花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级萃取,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4个不同极性成分。采用DPPH·清除、·OH清除和H_2O_2清除试验考察了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了正丁醇相对·OH和H_2O_2诱导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利用HPLC—MS对正丁醇中黄酮类物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黄蜀葵花黄酮主要富集于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对DPPH·的清除能力最好,IC_(50)值为0.038 6 mg/mL,而正丁醇相对·OH和H_2O_2的清除能力较好,IC_(50)值分别为0.225 0,0.575 7mg/mL;正丁醇相对·OH和H_2O_2诱导的DNA氧化损伤都有保护作用;正丁醇相中含有11种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又称大连紫海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型海胆之一,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本实验以大连紫海胆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解法制备海胆活性肽,并对其部分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使用木瓜蛋白酶对海胆黄进行水解,得到分子质量分布范围<1、1~3、3~5、5~10 kD和<10 kD的5 种海胆多肽组分。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多肽终质量浓度为200 μg/mL时,不同分子质量分布的海胆多肽均可促淋巴细胞生长。在这一质量浓度下,除了小于1 kD的多肽,其他多肽均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对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在多肽终质量浓度为50 μg/mL时,不同组分海胆多肽对叔丁基脂氢过氧化物所致的Chang肝细胞氧化损伤均可发挥直接和间接抗氧化保护作用。然而,不同分子质量分布的海胆多肽均可抑制补体的经典途径活性,且呈现明显剂量-效应关系。上述结果表明,海胆多肽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具有潜在的调节作用,其功能活性的多向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氯对鲳鱼微冻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二氧化氯(ClO2)处理鲳鱼块后进行微冻(-3 ℃)贮藏,测定贮藏期间鱼肉的菌落总数、菌相、总挥 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s nitrogen,TVB-N)含量、K值、pH值及肌原纤维储能模量(G’)的变化,考察ClO2 处理对鲳鱼块微冻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0 μg/mL ClO2处理(料液比1∶20(m/V),浸泡10 min)可以使鱼 块的初始菌落总数降低约2 (lg(CFU/g))。贮藏过程中,处理组鱼块的菌落总数始终低于对照组,但贮藏初期 处理组鱼块的细菌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 组鱼块的优势腐败菌均由初期的希瓦氏菌属过渡到末期的假单胞菌 属;根据鱼肉的TVB-N含量,对照组于贮藏第20天变为二级鲜度,而处理组在贮藏的32 d内一直处于一级鲜度; ClO2处理使鱼肉初始pH值下降0.52,贮藏期间处理组鱼肉的pH值始终低于对照组约0.2~0.4;贮藏期间2 组鱼肉 的K值差别不大,对照组和处理组分别于贮藏12、16 d达到40%;处理组鱼肉的肌原纤维蛋白G’峰值始终高于对照 组。上述结果表明,ClO2处理结合微冻贮藏能够有效提升鲳鱼块鲜度、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9.
减菌处理对金鲳鱼块微冻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酸处理对金鲳鱼块微冻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用0.05%(m:V)食品级HCl处理鲳鱼肉块(1:20料液比,浸泡10 min,然后用预冷无菌水冲洗)后进行微冻贮藏(-3℃),测定TVB-N、K值、pH、菌落总数(total plate count,TPC)、菌相及肌原纤维弹性模量的变化。结果酸处理可降低鱼块菌落总数2.28log CFU/g。对照和处理组分别于24、30 d后超过6 log CFU/g,于30、36 d后出现异味。处理组菌落总数始终低于对照组,但贮藏初期处理组细菌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优势腐败菌均由贮藏初期的希瓦氏菌过渡到中期的希瓦氏菌、环丝菌及假单胞菌,直到末期的假单胞菌。根据TVB-N含量,对照和处理组分别于20、24 d后鲜度降至二级。酸处理使鱼肉初始pH值(6.7)下降0.4,贮藏4 d后两组p H值降至最低,之后开始升高,12 d后两组pH值几乎相同,24 d后均回升至初始pH水平。贮藏期间两组K值差别不大,均于贮藏16 d后达到40%成为二级鲜度。两组肌原纤维蛋白的储能模量峰值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下降,酸处理组于贮藏18 d后下降速度变缓,贮藏24 d后,酸处理组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0.05%HCl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微冻贮藏鲳鱼块的鲜度和货架期。  相似文献   
10.
桃仁是一种优质的油料和蛋白质资源,为获得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桃仁多肽,通过超滤技术对酶解法制备的桃仁多肽(PSP)进行分级分离,得到3种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不同的组分PSP-1、PSP-2和PSP-3,并以4种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实验为指标进行评定。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不同的桃仁多肽其抗氧化能力差异明显,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低于1 k Da的PSP-1具有最高的DPPH·清除能力(IC_(50)=1.44 mg/m L)、OH·清除能力(IC_(50)=1.04 mg/m L)、O_2~-·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因此,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 k Da的超滤膜可有效分离得到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桃仁多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