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9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我就当了“马大嫂”,一转眼,40多年过去,慢慢积累了一些买菜、烧菜的经验。愚以为,买菜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烧菜则要多动脑筋,一料多烧,也就能省时省钱又味美。 所谓“天时”,就是买菜要选择价位最低的时候,农贸市场的菜,什么时候价位低呢?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一是中  相似文献   
2.
古都杭州城,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是我国有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游山玩水之余,品尝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生前很爱吃家乡的霉干菜,但他对于绍兴农家为什么要将新鲜蔬菜都晒成干菜,曾经兴味盎然地提出过疑问:“……我将来很想查一查,究竟绍兴遇着过多少回大饥馑,竟这样地吓怕了居民,仿佛明天便要到世界末日似的,专喜欢储藏干物.有菜,就晒干;有鱼,也晒干;有豆,又晒干;有笋,又晒得它不象样;菱角是以富于水分,肉嫩而脆为特色的,也要将它风干…….”虽然是这样说,但他还是非常喜爱家乡的霉干菜的.  相似文献   
4.
5.
宋宪章 《美食》2004,(5):61-61
猪头的身分颇为奇特,它既是“下里巴人”的美食,又是阳春白雪的名菜。在扬州(杭帮菜在四大菜系中属淮扬菜系),猪头是属于“扬州三头”(蟹粉狮子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之一的名菜,但在杭州,它更多的是以市井美食的身份出现。记得上世纪50年代末期,杭州市场上有大量去骨腌猪头出现,带舌的每500克0.32元,去舌的只要0.28元。吾家贫寒,与左邻右舍抢着去买,煮熟后肥处晶莹如白玉,精处火红如胭脂,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洋快餐大举“入侵”我国饮食市场,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吃新潮、吃时髦、吃情调的食风,什么美国的肯德基炸鸡、德国的汉堡包、意大利的比萨、派尼炸鸡、热狗、三明治等等,无不流行一时。在洋快餐风行中旧之时,其实中围快餐也早已欧美、日本市场打出了招牌,标榜华夏特色。其中的  相似文献   
7.
鲜香黄羊肉     
宋宪章 《美食》2004,(4):30-30
大西北半荒芜的戈壁滩卜.有一种键奔的黄羊:它形若家羊,而毛色枯黄.常三五成群在公路边出没,但胆小如鼠,稍闻有声即飞奔而去,瞬息即逝。此物新疆甚多,推为野味之珍,当年我在乌鲁木齐小住时,即闻初冬期间.有人乘小吉普带了猎枪到郊外去打黄羊,因此时天寒地冻,黄羊缺食便纷纷出来寻吃的,故往往能满载而归。  相似文献   
8.
杭州西湖南线的吴山铁崖岭,旧有清代著名的园林别墅——芥子园(一说为《层园》)。园主即是清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小说家、剧作家、美食家李渔。他一生遨游天下名山大川,著有《笠翁十种曲》、《一家言集》、白话小说集《十二楼》、《连城壁》、《蜃中楼》等传奇十八种,蔚为大观。他的声名远播东邻扶桑,德川时代的日本人谈起中国戏曲,没有不知湖上笠翁的。他不仅对于戏曲、诗文、音律富有研究,而且是清初著名的美食家。 晚年的李渔,自南京移家杭州,建园于松风深壑之吴山铁治岭,庭院厅室,门扉窗牖,都别出心裁,并自撰对联一副,以寄胸怀:“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他在这如诗似画的芥子园中,撰文排戏,邀朋宴客,日子过得虽然有些紧  相似文献   
9.
“盛世人瑞”马寅初先生,生于1882年即清光绪八年五月九日午时,生时适逢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又姓马,可谓“五马奇人”。他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跨越一个世纪,在现代文化名人中,可谓极为罕见。五十年代初,先生因针对我国的经济与人口发展,提出了“新人口论”的理论而声震寰宇。但他也因此而频遭厄运,被戴上无数顶“帽子”,平白无辜地吃了二十多年的苦头。但这位为人耿介、浑身是胆的海内外闻名的经济学家,在快到百岁高龄之时,终于看到自己所坚持的真理,获得了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文学家郁达夫先生,出生于杭州富阳。清秀奇丽的富春山水,孕育出一代文豪。对于他的家乡,他曾自豪地赋诗道:“家在严陵滩上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月花如锦,来往春江有钓船。”鱼米之乡的家乡,使他从小就爱食各种鱼鲜,特别喜欢吃鳝丝、鳝糊、甲鱼炖火腿。王映霞女士曾回忆:郁达夫有很好的胃口,“一餐可以吃一斤重的甲鱼或一只童子鸡。”由于郁达夫有这样一位又漂亮又会做菜的夫人,家中饮食自然是十分地讲究。郁达夫又喜爱结交朋友,住在上海赫德路(今常德路)嘉禾里的时候,鲁迅、许广平、田汉、丁玲、沈从文等人常去郁家吃饭,尤其是姚蓬子,经常一日三餐都吃在郁家。郁达夫的饮食爱好,可以说是完全江南化的。比如每天早晨,他不喜欢吃泡饭,可是下饭的小菜,却十分讲究,常是荷包蛋、油氽花生米、松花皮蛋等可口之物。在三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及东邻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