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轻工业   6篇
无线电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鞣花单宁和鞣花酸是广泛分布于多种蔬菜、水果和坚果中的多酚类抗氧化剂,其在胃肠道的吸收较差,生物利用率较低,但部分会被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转化为更易吸收的尿石素类代谢产物。因此,人们推测这些代谢产物可能为鞣花单宁及鞣花酸发挥生物学活性的最终物质基础。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尿石素化学性质和抗氧化、抗炎、抗癌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生物活性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富含鞣花单宁及鞣花酸类食品的科学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无源无损软开关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多数软开关逆变器拓扑结构都需要附加辅助开关器件来实现软开关技术,导致检测控制复杂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无源无损软开关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该电路在双降压全桥逆变器的基础上加入无源无损吸收电路,既保留了双降压全桥逆变器高效可靠的优点,同时利用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单向DC-DC的结构特点,通过增加无源无损吸收电路来实现软开关技术,利用无源器件自身的谐振过程改善功率器件的开关状况,减小开关管的关断损耗,同时使开关管导通期间无源无损吸收电路存储的能量得到有效转移。分析对比了七种拓扑结构的可靠度,表明无源无损软开关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实验表明了所提出的无源无损吸收电路有效地减小了开关损耗,提高了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面对数亿网民和浩如烟海的网络言论,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越来越依赖舆情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平台.大数据的相关技术目前应用最成熟的是由Apache基金会提出的Hadoop解决方案,将Hadoop技术应用于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可以有效适应海量数据的处理需要.  相似文献   
4.
采用索氏提取法和GC-MS法测定并分析了6个不同产地亚麻籽含油率及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亚麻籽含油率在36.59%~44.88%之间,含油率与产地的生长季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839 5,P=0.036 6);亚麻籽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5种脂肪酸分别是亚麻酸(53.36%~65.84%)、亚油酸(10.14%~16.39%)、油酸(10.03%~12.37%)、硬脂酸(3.98%~9.85%)和软脂酸(2.41%~7.9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7.51%~92.39%。综合含油率及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等因素,最终确定甘肃陇南作为优质亚麻籽油生产地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无漏电流高效可靠三电平双Buck并网逆变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漏电流降低了非隔离型并网逆变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有研究通过将双极性调制全桥逆变器或半桥逆变器三电平化解决该问题。提出基于三电平双Buck逆变器的新思路,并重点研究其中的三电平双Buck全桥电路。该拓扑是将双Buck半桥逆变器中的输入均压电容用一个工频开关的桥臂取代得到,使得对地寄生电容电压在半周期内保持不变,有效地抑制漏电流至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同时,该拓扑保持了双Buck电路无桥臂直通、体二极管不工作等特点,又降低了器件电压应力,使得桥臂输出变为单极性调制波。通过与各种无漏电流结构的综合比较可知,该拓扑除在器件总量上比H5结构多一个功率管外,在有源器件数量、通态电流经过器件数量、高频开关器件数量、是否需要均压控制等方面,均有一定优势,有助于降低系统复杂度,提高可靠性与变换效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上述分析。  相似文献   
6.
芦笋膳食纤维及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酶解和超声辅助提取白芦笋和绿芦笋中的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分析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及理化指标,通过比色法测定芦笋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比较两种芦笋中的酚类物质和可溶性膳食纤维抗氧化能力(DPPH、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力)。结果发现,白芦笋和绿芦笋均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26.67±1.2, 30.46±0.8 g/100 g)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11.6±0.6, 22.73±0.98 g/100 g),且两种芦笋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均高于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此外,绿芦笋中两种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6.76±0.21 GAE mg/g)的含量均高于白芦笋中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2.89±0.16 GAE mg/g)含量,且绿芦笋可溶性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白芦笋。以上结果为芦笋,尤其是绿芦笋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基于研究软件系统架构的发展方向的目的,通过从各方面对云计算与SOA这两种架构的分析,比较了两种架构的架构模型、应用场景等特点,对两种架构在已有应用中的交叉与结合进行了总结,推翻了业界对于云计算即将取代SOA架构的一种观点,得出了软件架构尤其是分布式系统架构将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将云计算与SOA架构结合应用的结论,并提出了这两种架构在将来的信息化建设中融合应用的两种不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白芦笋茎、白芦笋尖、绿芦笋茎和绿芦笋尖中的酚类物质,通过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各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总单宁、缩合单宁和芦丁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力),并探究芦笋酚类物质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种芦笋中均不含单宁类物质;绿芦笋尖中总酚、总黄酮、芦丁含量最高,3种抗氧化活性均最强,其后依次为绿芦笋茎、白芦笋尖和白芦笋茎。HPLC指纹图谱显示,绿芦笋尖中酚类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均最高,白芦笋茎中则最少。以上结果说明绿芦笋比白芦笋中酚类物质更多,抗氧化性更强,且芦笋尖中酚类含量及抗氧化性优于芦笋茎。相关性分析发现,芦笋中总酚、总黄酮、芦丁、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表明芦笋中酚类物质与自由基清除能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利用细菌和霉菌进行混合发酵的不同效果,开发新的混菌发酵工艺,本研究采用不同接种方式,得到3个单一菌株发酵样品,4个混合菌株发酵的样品,研究不同菌株对发酵大豆品质特性的影响。按照韩国清麴酱的方法,利用Bacillus subtilis菌株发酵制得样品B,按照豆豉的发酵方法利用Aspergillus oryzaeMucor racemosus菌株制得样品A和M。混合菌株发酵样品中依据两种菌株接种的顺序不同,分别制得AB、BA、MB和BM。结果表明,后熟0~9 d期间,样品B的蛋白酶活性最高(257.32±3.04)U/g;样品M的还原糖在后熟第1 d达到1.17%,高于其他样品。样品A和MB氨基态氮含量较高,样品B中测得铵态氮含量最高。所有样品的pH呈下降趋势,而滴定酸度变化范围则相反,从0.02%上升到0.19%。在后熟9 d期间,各样品色度中的L*值呈持续下降趋势,样品MB褐变现象明显。在7个实验组中,样品MB通过混菌发酵工艺提高了发酵大豆的品质特性,验证了利用细菌和霉菌进行混菌发酵技术能够改善发酵大豆的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推进元宝枫叶与元宝枫花在食品领域的开发应用,本研究以蒸汽、微波、烘烤为加热手段,并分别设置三组时间梯度对元宝枫叶与花处理前后样品中的总酚及主要单体酚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检测,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变化,并对其成分与活性进行主成分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烘烤处理使得元宝枫叶总酚含量显著提升(P<0.05),由75.80±3.54 mg GAE/g显著提升至82.55±2.54~87.78±1.53 mg GAE/g,而花与叶经其他处理前后样品的总酚含量均未产生显著性变化。元宝枫叶酚类单体中,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乙酯、1,2,3,4,6-五-O-烯丙基-β-d-葡萄糖在内的没食子酸类物质含量在三种热处理方法中均有不同程度上升,15 min烘烤样品中1,2,3,4,6-五- O -烯丙基-β-d-葡萄糖含量相较于未处理叶提升1.88倍,但长时间的微波或烘烤处理反而导致其含量增加幅度有所降低。上述没食子酸类物质含量变化趋势在元宝枫花中同样存在,但变化幅度较为平缓。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值在多数处理后的叶与花中均有显著提升,在处理后叶与花中最高提升1.49与1.21倍。主成分与相关性分析显示,没食子酸类衍生物与总酚含量变化显著相关,而在叶与花中不同酚类单体对于整体抗氧化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综上所述,热处理方式与加热时间对于元宝枫叶与花中的酚类组成及抗氧化能力具有不同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条件对于其生物活性及商品价值的提升尤为重要,其中FM10(10 min微波处理)对于元宝枫叶与花的抗氧化活性都达到提升的效果。上述研究为元宝枫叶与花在食品领域的加工处理与深入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