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碱氧一浴法对洋麻纤维(KF)进行精细化处理,并制备了不同混纺质量比的精细化处理KF-棉纤维(KF-CF)混纺织物及KF-CF/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通过纤维强度、细度测试和FTIR、TG、SEM研究了精细化处理对KF性能的影响,通过对KF-CF/E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得到最佳混纺质量比,探究了最佳混纺质量比KF-CF/EP复合材料在湿热及化学环境下的吸湿性能。结果表明:精细化处理后的KF直径降低了30.66%,拉伸模量提高了31.24%,柔软度提高了13.20%,热稳定性得到提高;当KF与CF混纺质量比为40∶60时,KF-CF/E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优,拉伸强度为101.90 MPa,弯曲强度为189.64 MPa;在湿热环境下,时间越长,温度越高,KF-CF/EP复合材料的吸水率越高,碱性环境会导致KF-CF/EP复合材料吸水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玻化微珠增强秸秆灰/水泥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选模型具有显著性(P0.05),模型优化得出的复合材料最优工艺参数为:掺入量为10%,粒径为600μm。在最优工艺下,玻化微珠增强秸秆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291 9 W/(m·K),相比未优化处理的,导热系数降低了36%。  相似文献   
3.
探讨在色彩、材料与(表面)工艺效果即CMF的创意设计实践中,充分发挥CMF的功能性,达到CMF的主观体验(包括感官、审美、情绪和意义方面的体验)和客观功效(CMF赋予产品与系统的功能)的最佳协调。这是设计师进行CMF设计时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以便为设计师提供参考性指导。通过文献研究、理论阐述和设计案例分析,对CMF常见的一些功能性问题,包括识别、自洁、吸音、变色、发光、抗菌、透气、磁性、生物医学等多种功能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系统阐述和梳理。一般情形下,CMF的主观体验和客观功效需要同步兼顾,在产生可能的冲突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对象确定优先权。CMF功能的区域化和梯度化以及多功能组合可以实现一材多用、事半功倍的目的。CMF的设计往往有多种方案,不同的方案对于美学和功能两者的兼顾与协调程度,包括实现的方式和代价都不尽相同。最终,需要在感知与美学体验、实际功能效果两个方面,并结合其他的制约因素,诸如工艺难度、成本、环保等进行综合权衡。  相似文献   
4.
概述传统医用心电电极存在的问题、织物心电电极的定义及其优点,并从常用的导电纤维材料和基底材料、电极结构、形状与尺寸、监测系统等方面对织物心电电极进行介绍,列举若干国内外研究实例.最后,分析目前织物心电电极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设计中的材料感知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材料在所有产生实体产品的设计活动(如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展示与装修设计)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了解材料的功能属性、工程属性、成本价格和环保特性仅是材料选择的一部分因素。如果产品要同时满足生产商与消费者的利益,在考虑以上的因素之外,选择材料还需要满足消费者在生理、心理及文化方面的需求。这一方面包括主观体验的材料信息,如人们怎样通过感觉通道(如视觉、触觉)来感知材料,以及这些主观信息怎样与前面提到的材料选择其他因素,尤其是材料的客观资讯(如物理参数)相联系,怎样与产品的操作使用和用户的情绪体验相联系。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理解消费者最终是怎样认知产品以及材料在产品认知中的作用,并提供了如何从工程上通过合理选择材料及表面装饰来实现这些需求的途径和依据。着眼于材料感知的基本概念,探讨了关于如何进行系统研究以获得材料感知信息的方法。集中关注了材料的质感知觉方面,同时阐述了设计师怎样在设计实践中利用这些信息。  相似文献   
6.
左恒峰  钟志华 《包装工程》2023,44(8):95-106
目的 在汽车内室中,作为传统乘员约束系统的安全带与安全气囊已经存在相当长的时间,虽然对乘员的碰撞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但存在若干弊端,尤其在某些特殊工况下缺乏有效保护,会产生潜在损伤。在不能充分满足未来自动驾驶汽车需求的情境下,因乘员的各种姿态和多种活动,以及对乘员保护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有必要在内室设计中对乘员保护方式进行完善和创新。方法 在对传统内室壁面和乘员约束系统进行文献综述和全面审视的基础上,从内室结构原型创新的角度,提出基于充气式壁面结构的内室设计新概念,并对这一新概念进行了创新点的梳理,以及初步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并进一步进行了意向性的内室概念呈现及后续的研究规划。结果 初步仿真分析表明,碰撞过程中充气式壁面结构对应的头部损伤指标满足国际通用标准,对乘员安全保护的机制来说是可行的。基于充气式壁面结构的汽车内室还将从材料层面实现汽车内室绿色环保、助推汽车轻量化、营造汽车内室新的视觉景观。结论 基于充气式壁面结构的汽车内室新概念是对传统汽车内室壁面结构的变革性创新,在部分保留传统约束系统的基础上,形成开拓性的乘员安全保护机制,是汽车内室工业设计在形态学上的突破性尝试。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