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6篇
无线电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绿茶面包加工工艺优化及贮藏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微绿茶粉为原料进行茶面包的制作,采用色彩色差仪辅助感官评定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超微绿茶粉添加量、发酵时间、烘烤温度、烘烤时间对绿茶面包色泽变化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优化得出绿茶面包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超微绿茶粉添加量4%,发酵时间90 min,烘烤温度190℃,烘烤时间8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加工的绿茶面包感官评分达到93分,色差值10.89,具有茶叶独特的口感风味和外观色泽。同时考察绿茶面包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含量的变化,探明茶多酚含量损失主要发生在发酵和烘烤工序中。贮藏稳定性试验表明,超微绿茶粉的添加能延长面包的保质期且对面包的色泽变化差异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移动骚扰电话治理工作以及当前的治理形势进行梳理,总结归纳了骚扰电话治理面对的风险与挑战,分析并提出了骚扰电话治理的发展方向,为下一步骚扰电话治理工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进入大数据时代,这给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令电网变得安全、可靠。本文分析了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大数据电力系统中的特点,研究了大数据技术在信息安全防护中的应用意义,并进一步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在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中的应用策略,进而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茶多酚对面包纹理结构的影响,应用感官评分法对不同茶多酚添加量面包的纹理结构进行评判,运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茶多酚添加量对面包芯气孔特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面包微观结构的变化,并利用红外光谱研究其对面包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茶多酚添加量的增加,面包纹理结构感官评分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面包芯气孔的个数、表面分率、稠密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气孔平均半径呈先缩小后增大趋势;面筋网络结构的有序性和紧密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面包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β-折叠和α-螺旋的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少趋势,而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的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大趋势。当茶多酚添加量为0.4%时,面包纹理结构感官评分最高;面包芯气孔的个数、表面分率、稠密度最大,气孔平均半径最小;面筋网络结构最为紧密有序;β-折叠和α-螺旋含量最高,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含量最低。由此可见,适量添加茶多酚可改变面包蛋白质二级结构,促进面筋网络结构形成,使面包内部纹理结构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以candida rugosa脂肪酶为催化剂,采用微波辅助酶法合成植物甾醇油酸酯的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反应时间、微波功率、催化剂用量、料液摩尔比4个因素对植物甾醇油酸酯酯化率的影响,优化得出植物甾醇油酸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时间36 min,微波功率550 W,催化剂用量9%,料液摩尔比4∶1。在此工艺条件下合成产物的酯化率为75.26%,经分离纯化后的产物纯度可达到91.19%。气相色谱-质谱及红外光谱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辅助酶法合成产物为甾醇油酸酯。  相似文献   
6.
7.
超微绿茶粉对绿茶面包加工过程中色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微绿茶粉为原料,研究绿茶面包加工过程中和面、发酵、烘烤3个加工工序关键节点处色泽和茶多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加工过程中,烘烤工序对色泽变化影响较大;当超微绿茶粉的添加量增加时,L~*、a~*值都显著下降,而b~*值却先显著上升而后缓慢下降,在超微绿茶粉添加量(质量分数)为4%时,b~*值最大。茶多酚含量随超微绿茶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各个加工工序的进行均造成茶多酚含量的减少,其中烘烤工序对茶多酚含量减少影响最显著。绿茶面包颜色感官评分随着超微绿茶粉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超微绿茶粉添加量(质量分数)为4%时,评分最高。通过不同方法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色差仪测定与化学方法测定茶多酚含量、感官评定法间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论述茶叶功能食品的优点及国内外开发的进展,重点阐述开发与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标准缺失、感官品质不稳定、货架期短等问题及采取的解决措施,并展望茶叶功能食品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更好地开发茶叶功能食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薏米淀粉为原料,采用3种不同纳米淀粉法体系(碱溶体系、水-乙醇体系、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乙醇体系)制备薏米淀粉纳米颗粒。通过颗粒特性、分子特性、结晶特性和热特性等对比研究3种不同薏米淀粉纳米颗粒的结构和理化特性。结果表明:碱溶体系制备的纳米颗粒具有最高的纳米颗粒占比(85.65%),碱溶体系和水-乙醇体系制备的纳米颗粒呈现A型结晶结构,而DMSO-乙醇体系制备的纳米颗粒的晶型结构由A型转变成无定形结构。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在45℃条件下碱溶体系制备的薏米淀粉纳米颗粒拥有最小的粒径(348 nm)、最高的多分散系数,较高的有序度、相对结晶度和热稳定性,是制备薏米淀粉纳米颗粒的最佳纳米沉淀法体系。该研究为制备淀粉纳米颗粒及其结构特性研究以及拓展薏米淀粉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