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印染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纺织业的生产模式,继而改变了人们对纺织品的消费方式和观念。同时,其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建立快速反应及供应链管理思想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纺织、服装业的信息化建设向前推进一步,也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式变革带来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内高校设计学专业设置的沿革,针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以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化特色的高等院校设计学教育体系为主旨,探讨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纳入教育体系,并建立系统、科学教育机制的可能性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户外登山运动的远程穿戴式智能监测设备设计,是提升登山运动员生命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在远程监测系统构建中充分考虑登山运动员的实际需求建立远程监测系统模型,提出针对登山运动员生命体征的远程监测系统设计模式;采用多学科交叉的设计方法,优化现有智能监测登山服的设计方案,并完善远程监护平台的实时监测和应急反应,为构建远程户外运动智能监测系统提供参考,也可为个性化登山服设计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快时尚服装品牌运营模式(以ZARA与HM等为例)近年来成为行业内众多企业借鉴、模仿的对象。本文基于现代服装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的分析,结合市场营销学理论,分析了现代物流管理体系。以国内Meters/bonwe TAGLINE与西班牙ZARA的运行模式与阶段性成果为案例,对其商流、物流、信息流等内容进行研究,整理出服装快时尚模式的优越性因素,以期完善国内快时尚服装品牌的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5.
李琴  邓椿山  李旭  张龙琳 《纺织导报》2016,(11):127-128
文章初步探讨了模糊取向服装设计概念在立体裁剪中的应用,总结了创意立体裁剪逆向设计的整个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例举了模糊取向立裁设计实例并对其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指出了该方法在立裁创作构想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激发新的创作形式和灵感,开阔服装设计新思维。  相似文献   
6.
根据产业结构升级理论,占我国纺织产业一半以上的长江流域应抓住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资源、资金、技术和发展多种经营等方式来推进纺织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流域的行业竞争力,最终实现统筹发展.文章根据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对长江流域部分省份的纺织产业进行偏离-份额分析,同时提出了纺织产业调整的要素.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广泛应用,催生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也给设计领域带来了设计思维、设计工具和设计方法的革新.将数字技术、数字创新思维和数字设计实践,融入到设计学研究生人才培养中,通过数字理论系统学习、数字平台和资源的训练,结合产业需求培养数字化设计创新人才,使得经过大量数字化设计创新训练的设计人才更具国际视野和创新能...  相似文献   
8.
张龙琳  周莉  安妮 《纺织学报》2011,32(8):102-106
介绍了礼服设计中5种主要的面料立体构成技法;以造型学中的立体构成理论为基础,利用立体构成技法表现基本造型元素点、线、面的“意”和“形”,在整体廓形上或者在局部造型上进行面料的立体处理表现服装的空间美感;并结合礼服发展趋势分析了礼服的表现风格.指出礼服设计师应巧妙运用面料的特性和立体构成技法,以展现礼服的立体美和着装者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救生原理理论对水域活动救生装备展开讨论,分析其浮力原理和其他可穿戴配置的救生特性,探讨民用、船舶、军用不同种类和结构的救生装备,论述国内外对救生装备不同设计考量和研究思路,从救生设备的专业性能和服用者的穿戴生理、心理直观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对救生装备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服装业信息化是我国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的关键性问题,ERP系统的应用使企业获得了观念与技术的革新,CRM的出现使企业的活动更具人性化,并使企业运作成为一个整体。消费者已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寻求自我需求。我国服装企业如何导入CRM的管理是现今企业面临的一个技术和观念性问题,本文就CRM及导入与要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